我有个女朋友的男朋友,在一个投资咨询公司工作,她说,他男朋友给她回短信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居然是“meeting”:“meeting,will call you later”“still meeting ”等等,我听到的时候就想,那个男人简直过的就是meeting人生啊,多boring啊!
每个周一,就是我的meetingday。
10点是公司管理层的电话会议。这conference call是现代办公室的重要手段。我可能是个有点守旧的人,我特别在意和我开会人的表情,他微笑了吗?他专注了吗?他皱眉了吗?但是这种小女人情结显然做不了大事,conference call只能听见声音。可是在007之类的电影里,不是经常男主人公回家一打开电视,那个要和他“开会”的人就出现了吗?要是我一回家,打开电视,我的同事就出现了?!——妈呀,那还是
下午1点,ILOOK6月选题会,选题会还是挺好玩的,我的编辑经常能说出一些让我意外的选题。比如今天,我们不知道怎么说着说着就把六月刊主题定成“催情”了,专题组说要找各路女作家写“电影与催情”“文字与摧情”以及“时装与催情“;美容组要做“情迷香氛”;健康要做“催情红酒与美食”,时装组兴奋地要拍性感大片,还要说说“本季性感要素TOP
4点的会就不那么乐观了,电视组的同事们都阴云密布。有人说我们的风格制造“文化”得看不下去,所以大家一直就在讨论要怎么改,然后大家就时尚和文化,通俗和高雅,收视率和大众化等等问题展开讨论,我们这个组的孩子又大多喜欢抽烟,在一片烟雾缭绕中,我的头就开始发昏了。有没有节目可以借鉴呢,要不看看国外和港台的时尚节目?我说我看过小S的节目,真是笑死人,可我这辈子也变不成小S啊!我还真没人家那本事……
对了,《风格制造》上个周末没播是因为“两会”,忘了提前告诉大家了,对不住,看了留言,那个熬出黑眼圈的妹妹把你的地址邮编姓名再给我留一个吧,送你一片眼膜。
电视组的会议结束后,我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是我大学毕业后工作的第一家台湾公司的老板,人称“陈姐”,和陈姐至少有5年没见了!她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居然是:
“你嫁出去没有啊?”
用“居然”这个词,是因为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在我23岁那年,陈姐很认真地对我说:
“知道‘婚’字怎么写吗——女人昏了头才会想结婚!”(后来我把这句台词还用到了鄢波、梅婷的电影《阿司匹林》里面)。
所以,我告诉她,到今天为止我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