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25日

标签:
杂谈 |
飞球仪,从第一代到第七代
飞球仪由滚球动力时钟部分、八音钟部分和圆球弹射部分组成。第一代飞球仪除飞球机构是电动的,其他部分是纯机械的。这对于一位从事过机械制造和座钟制造的许家宝来说,想法是最重要的。第一代飞球仪外观上有包豪斯风格特征,完全镂通,结构简练。飞球机构的原理是利用小型电机把弹射机构的弹射臂上弦,然后释放以弹射圆球。由于电机是别的机器上的,所以必须对它进行调整才能用。第一代飞球仪的弹射时刻是随机的。
第二代飞球仪,除了造型变化,重要的是实现了整点飞球而且晚上不飞。到这代才真正实现了钟表与其他机构的融合。
第三代,造型更加小巧了。并且已经呈现第七代飞球仪的基本形态。
第四代,电机从立式改为卧式。“立式电机需要涡轮蜗杆改为直齿传动,可靠性和制造方面都改善了。”许家宝说。
第五代,为了给客人演示飞球,需要转动“摩天轮”把钢球送到预备发射位置。但是玻璃罩搬来搬去不方便,许家宝设计了机外操纵机构-----传球摇柄。也就是说,飞球仪除了可以整点飞球,还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随时观赏飞球场面。这个设计大大提高了飞球仪的观赏性。
第六代,实现了全机械式机构,许家宝用发条组代替了电机,同时保留了正面的传球摇柄。其实第六代已经完美了。但是许家宝为了他心目中的完美,继续夜以继日地琢磨。
第七代,也就是在瑞士参展的这一代,传球摇柄被放在了后面,通过摇柄和离合轮实现机外操纵传送钢球到预备发射位置并自动弹射。第七代飞球仪正面下方仅保留上条摇柄和拨针旋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