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为朋友写软文 |
做了几年广告,已经被软文折腾怕了。翻开时尚类刊物,几乎每页都有广告嫌疑。今天翻了一堆,发现就是没有,里面报道的人物也都是广告商。真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小圈子。但是这并不说明这里面就没有好东西,只不过鱼龙混杂,有的时候分不出来。好几回了,我的客户朋友或者朋友客户都说,给我们在博客上登点这个那个,我基本上都答应了,但是一到该做的时候就开始手颤,觉得我写博图个快活,干啥又弄得特别累?所以到最后不了了之,提要求的人变成客户不是客户,朋友不是朋友。偶尔几个比较理解的,骂我一顿以后还照样和我玩,这就算是皆大欢喜,丢了个客户,但是多了个朋友。
但是在这圈里混的确能看到好东西,所以我想我也应该大大方方地介绍,别弄得那么扭曲。以下是我近一个月来发现的好东西,供大家参考。其实每个事物后面都有一个故事,说出来了都挺有意思的。
1.
在上海待了一个月,发现“名媛”这两个字着实了不得,只要一说到女人,总有人会提及这个概念。很明显,上海人怀念想当年上海大户人家的小女子们,我想了想,大户人家的女儿无非三个出路:一是出走去延安;二是留守上海饱经风霜;三是在港台长大。我要说的yolanda其实肯定是第三种人的后裔。
头一次认识YOLANDA的时候她还真的是我的客户,是DIOR的市场部经理。后来她去了FENDI,她看上去象一个模特,而实际上是个在美国长大的香港名媛。我相信,暗地里,我妈妈是非常希望有这么一个女儿的,而偏偏她生了个丑小鸭。世界就是这么小,YOLANDA的老公居然是我的股东之一,他俩结婚不久,YOLANDA就替他生了个儿子,复出的时候自己开了一家婚沙店,叫CENTRAL WEDDING,就在中环世纪广场里面。每次去香港都和Yolanda吃个饭,虽然我们俩是决然不同,但是出于互相都对对方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总是来回问问题,有一次,YOLANDA问我,“你穿过婚纱吗?”
“没有”我想了想说,“还真没有穿过。只穿过旗袍。”
“婚纱感觉还是不一样,这个过程是个圆梦的过程。”她说话时候极其儒雅,我都有点招架不住的感觉。
“你们这婚纱多少钱一件?”我问她,好象我想再结婚似的。
“婚纱最好不要买,要订制,一般至少要试穿一次。”她说。
“那内地就太麻烦了。”我脱口而出,说完了就觉得有点太唐突了。
“所以我们和旁边的文华酒店有协议,”她微笑地说,“我们的客人可以在酒店里过夜,是一个Package.”
回北京以后我问老公,婚纱哪里有卖的。他非常诧异地看着我说:“你要干吗?”我跟他解释是为Yolanda做点市场调查,我不太相信真有人愿意千里迢迢到香港去买婚纱。
“去五棵松的摄影城。”他告诉我。
看完摄影城我有点感受,这婚纱如果这么买来,大概跟买窗帘也差不多了。当然我这辈子都不会穿婚纱了,但是对于那些婚纱还象征着什么什么的姑娘,这购买过程也许应该稍微浪漫一些。不然等你买完了,可能对结婚的兴趣都减了一半。
我一直答应为Yolanda写这篇博文,我知道她是个小小小的公司,没有一分钱市场费用,就靠朋友帮忙了。我想以此做一个开头,博友们只要是个人的店,做自己热爱的东西,我都愿意写,我们杂志也愿意报道。资料发到:monica.han@cimgchina.com
我替Yolanda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