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背景
2015年6月
在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上,德国宝沃汽车与SAP集团战略合作的中国落地协议正式签署,“德国汽车工业4.0”模式在中国展开实践。
2016年
宝沃中国工厂成功运营,并引入了全球首条八车型智能制造系统,具备强大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能在缩短产品生产周期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最大程度实现工业4.0模式下的生产。工厂产能达到每年18万台,最大产能每年36万台。
2017年4月
德国宝沃汽车与舒勒集团开展合作,舒勒为宝沃提供伺服冲压线 ServoLine
16XL。通过此次合作,将帮助宝沃汽车进一步降低零部件单件成本的同时,更提升了宝沃汽车零部件的质量。
2017年8月
德国宝沃汽车以其在华“工业4.0”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系统的成功应用,成为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合作的重要落地成果之一,并入选为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
宝沃智能制造
在工业4.0时代,工厂正在逐渐由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到高度灵活的个性化生产转变。如今,在汽车制造领域,宝沃汽车正在通过九屏一云,将大数据平台、宝沃云及车联网等数字化体系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信息的高效处理,并通过柔性化生产线、数字化工厂以及协同化制造,搭建起全球领先的汽车工业4.0智能化工厂。
九屏一云
宝沃“九屏一云”服务平台(Screen9 Service
Platform)是宝沃汽车“资源链合,互联共享”商业模式的又一实践。宝沃通过B-Cloud宝沃云,以大数据为基础,同时转动“消费链
”和“产业链 ”,最终实现从传统B2B2C到以用户为中心的B2C2B智能用车生态服务。
宝沃“九屏一云”服务平台(Screen9Service
Platform)通过九屏,即TV终端、PC终端、手机终端、车机终端、销售终端、售后服务、生产终端、呼叫终端、总监控终端的智能联动,实践数字化B2C,带领用户快速进入更智能、更互联、更生态的大数据车生活时代。
通过九屏的智能联动,进行广泛的数据抓取及分析,并定向追踪目标用户,实时掌控其驾驶需求,并为用户提供整车“全生涯周期”管理及客户“全生涯周期”服务,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加契合需求的出行解决方案。
智能工厂探秘
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的宝沃智能化工厂包括冲压、车身、油漆和总装四个车间:
冲压车间
采用全球一流的整线高速伺服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程度100%,宽工艺范围 高精度,
整线节拍达到15SPM(冲次/分钟)。
车身车间
全球首条8车型柔性化生产线,采用标准工艺流程,可实现同一车型在不同工厂快速导入。主线采用全自动高精度焊接生产工艺,运用双总拼及顶盖激光钎焊等高精技术。
油漆车间
环境友好型水性漆 免中涂工艺体系,与豪华轿车相同的油漆材料,漆膜质量安全可靠;沸石转轮
RTO废气处理方式,VOC去除率≥98%,高效节能环保。
总装车间
采用国际先进的“h”型柔性生产线,采用国际先进网络化扭矩实时控制系统及网络化电检系统,全面提升整车质量。
亮点1:柔性化
宝沃智能工厂采用全球首条八车型柔性化生产线,可实现多车型共线生产,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车型生产及开发。其中,柔性NC系统,可根据不同车型零件,实现精确定位,进行灵活打造特定工件,以满足个性化车型的生产及打造。
为保证产品生产的牢固与稳定,在焊接中,宝沃采用中频一体化自动焊接技术,可实现焊接自动化率100%,在确保焊接质量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40%能耗。
在总装车间,宝沃智能工厂采用国际先进的“h”型柔性生产线,以及国际先进网络化扭矩实时控制系统及网络化电检系统,全面提升整车质量。
亮点2:数字化
宝沃智能化工厂通过构建数字化系统,虚拟环境下模拟生产运营,降低从设计到生产制造之间的不确定性,从而缩短产品设计到生产的转化的时间,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在生产环节,数字化工厂系统贯穿于整个整车开发流程中,主要系统包括“前期研究——概念开发——设计工程——工程开发与产品验证——生产准备——试销&批产”。
在工程开发与产品验证阶段,CAE 仿真管理平台,可集成行业分析软件(如:Autoform、Ls-dyna、Altair
HyperWorks等)开展虚拟验证,有效降低实车验证成本,形成宝沃“虚拟 实车”双重验证体系。
生产准备中,则以产品数据、工艺数据和设备数据为基础进行工艺规划,基于三维虚拟环境对整车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可行性和优化制造过程,降低制造成本,提升宝沃数字化工艺水平。
亮点3:协同化
工业4.0生产,除了在产品个性化生产、以及灵活调整生产节奏的同时,还要保证供应链、采购、物流、仓储的协同性。目前,宝沃汽车已经建立敏捷供应链,使宝沃整个供应链共享客户、设计、生产经营信息。缩短生产周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为了实现信息的同步共享,宝沃汽车基于领先的ERP系统,实现整个工厂的物流可见性、生产可见性、计划可见性,进而使工厂可实现一车一订单,以及销售订单到原材料的拉动式生产,从而实现规模定制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