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前几天看到“第一财经”上面写了一篇关于“性冷淡”的文章,说的其实不是真的生理性冷淡,而是介绍简洁中性的normcore风格。文章例举了一些品牌和人物,比如MUJI、苹果、某明星等等之类,编辑突然联想到了汽车。“简约不简单”,“设计感”,既满足功能性又把有关功能性的布局简单化、艺术化,脑子转了一圈后发现我们身边的很多车子或多或少都有这些影子,于是自己搜罗了有代表性的车型,说出来让大家娱乐娱乐。
第10名:起亚佳乐
和上一代佳乐相比,现役佳乐在设计感上有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巩固了家族化特征的同时把MPV的设计理念有机地灌入一辆4525毫米车长、2750毫米轴距的车子里。外观大气、和谐(编辑很不想用“虎啸”来形容),内室简单、实用(7座选择),同时售价控制的很完美(这也是设计感)。
第9名:马自达昂科塞拉
在所有日系品牌里,我觉得马自达这个品牌代表了设计急先锋的角色。不论是“魂动”还是之前的“清”、“流”设计风格我都很喜欢,尽管某种成都上它牺牲了功能性。现役车型中,我觉得最能带表“性冷淡”就是昂科塞拉两厢版。魂动+创驰蓝天,一种日式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割裂”感是入选理由。
第8名:观致3两厢
的确,其实对于中国品牌有设计感已然不容易,还要“性冷淡”就更难了,但的确我们有这么一款汽车,虽然是德国人设计的——观致3两厢。尽管在国内卖的很是糟糕,但车身直线条的运用,宽宽的车体,水平延展的尾灯和iPhone风格的中控台让观致3两厢的normcore既体现了国际化又有民族风。
第7名:Jeep
现在越来越多的SUV看上去有些“娘炮”,但很难想象一辆Jeep还带有中性的“赶脚”。编辑认为自由光的诞生改变了Jeep不会柔情的传统,同时还并不娘炮。小小的眼睛,更加细腻的内饰,大大的彩色液晶屏,无疑,这些设计会吸引到那些并不特别喜欢“硬朗”,但还想“绷着”的消费群体。
第6名:大众迈腾
全新一代迈腾就要国产了,我相信它在很多方面都会超越现款,但除了“性冷淡”方面。虽然很多人对现役迈腾有看法,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认识(而且很喜欢):前大灯颗粒状的LED日间行车灯摆出一副“Leave me alone”的样子,内室设计和后排空间表现出我行我“素”的高冷范儿,完了再加一句Das Auto!冷淡到可爱。
第5名:奥迪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豪华车品牌里最不低调的就是奥迪,大嘴的进气格栅,各处凸显豪华的LED,考究的真皮和镀铬工艺好比“黑丝”和“高跟”,都很aggressive,所以这个品牌和“中性”不搭干系。但我认为新款A7是一个另类:修长的车体有一种法国女人的纤细感,掀背的尾门又强调了“有容乃大”的功能性,冷不冷先撇开不说,的确有种中性美。
第4名:宝马5系旅行版
没有哪个品牌的Logo比“蓝天白云”更小清新了,整体而言来自慕尼黑的BMW全系车型都透着一股“素食主义”的坚定,虽然这些素食主义者的运动基因都很了得(有点《暮光之城》里卡伦家族的意思),但如果再从里面挑一个“性冷淡”的,我觉得5系旅行版非他莫属。不入流也不随波逐流,表面平静,内在韵郁。
第3名:新一代smart
fortwo
这个车型诞生的理念就是一种极简主义,但又强调安全、功能和可控。虽然车身长度还不及一般轿车的轴距,但最高车速、制动距离、安全指标都不输给任何一辆紧凑级轿车,当然,价格也不输于。全新smart fortwo的性格里有一种尽量不给这个世界添负担的心态,这也算是一种normcore风格吧。
第2名:本田
相比较而言,“性冷淡”这个选题里出现最多的车型是德国车,除此之外,日本车也有两票,第二票便是CR-Z(显然,这和电影创作没什么关系)。区别于现在本田推崇的MM理念,CR-Z从最初的概念车到后来的量产车都给人一种不是人间烟火的格调,就像三宅一生的服装,玄奥种带着东方智慧。
第1名:保时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