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遭遇连续12个月的产销同比下降,形势十分危急。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诸多矛盾的集中体现,这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短期现象,其中有深层次的规律和矛盾。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呢?其实,在汉语语境下危机一词本身就意味着“危”与“机”并存,我们相信触底之后,势必将迎来一次有质量的反弹。同时,不应忽视的是:经过十几年的筚路蓝缕,中国汽车品牌如今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不仅所占乘用车份额达到了40%,而且在整车制造能力与质量上与合资车型也已非常接近。更重要的,一些本土零部件企业在掌握、研发核心技术方面已开始走向成熟,这无疑将为中国汽车品牌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让我们看看专家都说些什么?请关注后继专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