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艰难的抉择,谁才是最终的得主?

(2006-12-04 20:14:43)
分类: 汽车族活动

艰难的抉择,谁才是最终的得主?

寻找中国2007年度车型的过程,是对每一名评委汽车专业知识、行业分析能力、体力和耐力的大考验。不过大家都乐此不疲并几近沉迷,以致屡屡发生“抢车”事件。如果要评个“中国2007年度车型评选最抢手汽车”,你能猜到谁是前三名吗?事实上,在前后历时数月的漫长评选过程中,即使是一名旁观者,也能从评委们早出晚归时流露出的表情看到他们的喜好:赶上北京街头“爆堵”的时间出门办事或者晚上穿梭于灯红酒绿的金街旺市,那么北京现代雅绅特、东风标致206、广州本田思迪,甚至天津一汽威志都成为评委大人们眼里的“香饽饽”了,什么面子、身份地位?怎么比得上方便地找个停车位实在?不过话说回来,评委里是不是缺一号真正的“大款”?长安沃尔沃S40得到了不少接触过他的人的深度赞许,特别是如果他对沃尔沃的设计理念和产品特色有进一步了解的话,那么结束交谈的一句往往是这样的:“嗯!这车挺适合我。”而凯旋、Civic和两厢福克斯则受到了最多人数的关注和好评,喜欢的是五体投地,不喜欢的也毫不掩饰地对他们达到的高度提出表扬。

其实,无论是贵是贱;是大是小;是运动风格还是强调舒适,今年入围的24位选手都表现出了真正令人信服的实力,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几款车型,就产品本身已经基本能够与合资企业的成熟车型并驾齐驱了。在某种意义上,从24款车中找出一款中国2007年度车型颇有点“拳王争霸”的味道,因为单拉任何一款车出来,都会遭致其它车型诸多亮点的“围攻”,所以,要想成为最终的赢家,在出拳之前,首先需要有超强的抗击打能力,也就是要有全面且稳定的实际表现作基础,任何一个明显的不足都可能成为对手的突破口。

艰难的抉择,谁才是最终的得主?

在今年一长串新车名单中并不乏市场热销品种,其中的多数都进行了所谓“适应国情”的改造,“真皮桃木派”和“天窗镀铬流”占据了流行榜的前列。这是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趋势吗?很难讲。在技术创新或者生活方式的体现上,普锐斯、Mazda6 Wagon、凯越旅行车和利亚纳两厢也都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现实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市场环境也给他们出了不小的难题。在特定的年代,技术过硬,同时拥有消费者能够普遍接受的价格,能够促进、带动更加充分的市场竞争并对未来的行业发展具有引导作用的车,才是我们寻找的目标,这并不妨碍其他车型的亮点在市场上百花齐放,所以能够最终入围的车型都是值得不同层面消费者选择的对象。在评委顾问唇腔舌剑的过程中,无论是测试成绩单上的数据还是过往驾驶体验中的种种心得都显示出快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和汽车制造水平的巨大进步,不仅体现在欧洲车和日本车的对抗上,国外品牌本土化改造车型、韩国车乃至多款自主品牌车型也已经上升为中国年度车型评选的主旋律,这可是以往任何一届评选从未有过的。

很多人都认为只有消费者的参与才能使中国年度车型更具公信力。没错儿,消费者的钱包永远是厂家梦寐以求的理想,把这个理想做到至高境界的车型除了我们的大奖得主外还很有那么几辆。不过这并不代表一切,消费者的欢迎程度往往是与新车型的价格和价值密切相关的,而专家的考虑除了这些基本因素之外,还有技术先进与合理的程度以及某车型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力因素。汽车制造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你觉得失去些什么的时候,想想他究竟能给你带来些什么。

中国2007年度车型评选最终评审会热烈的讨论掀起了最后的高潮,没有人知道最后大奖会花落谁家,但厚厚的测试数据、车型资料以及各种行车手记已经让这项评选变得丰满。从各种角度来说,今年的评选都是历届水平最高的。长安沃尔沃S40、一汽大众速腾、东风本田Civic、一汽轿车奔腾等十余款车型都完全具备了最终问鼎的实力,他们在各自的车型级别里都堪称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最具实力,最值得消费者放心购买的车型。至此,最终大奖谁属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所有入围车型通过自己的实践表明了企业对待市场的态度和责任感。

艰难的抉择,谁才是最终的得主?

在万众瞩目的中国2007年度车型登场前夕,也是中国年度车型评选5周年之际,所有参与过这项活动的人们都会为它所历经的艰辛和成长而感慨,在一个汽车评奖满天飞的时代打造汽车评选的专业精神和科学性必须要舍弃很多东西,好在中国年度车型评选已经坚持下来并将继续将这种理念发扬光大,让实事求是的精神永远成为汽车行业的基本准则,真正让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12月6日,一切有关中国2007年度车型评选的悬念都将揭晓,敬请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