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4《水和水蒸气》听课笔记
(2012-12-21 00:26: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案反思课题论文 |
《水和水蒸气》听课笔记
执教者:杭师大东城小学
记录者:莲都区天宁小学
活动时间: 2012年12月14日
活动地点:莲都区天宁小学
活动名称:“江干—莲都”教学交流暨第二届“莲都风采”小学科学教学展示活动
师:生活中经常会下雨,路面会湿。后来水不见了,这是为什么?
生:变成水蒸气了。
生:太阳太热了,把它晒干了。
生:还会变成云。
师:你太厉害了,后面的事都知道。
师:有一个同学,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这个容器里装上水,放在室外——过了两天,发生了什么?你来猜测一下。
生:水被晒干了。
师:又过了3天,你猜测一下,会怎样?
生:里面会有云。
师出示课件(第一天、第三天、第六天的图片,水染色,旁边有刻度纸)
生:水变少了。
师:水少了,变成什么?
生:变成水蒸气。
师:水变成水蒸气,在科学上叫蒸发。
师:现在你能说说,路上的水哪里去了?
生:变成水蒸气了。
生:还会变成云。
师:我们今天先不说云,就管到水蒸气。
师拿出热水瓶,打开盖,问:观察看到什么?
生:热气。
生:水蒸气。
师:水蒸气是看不到的,看到的这已经不是水蒸气。
师出示课件,三个同学的活动记录照片(做的时间不同,温度不同,导致水蒸发的多少不同)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时间不同,温度不同。
生:第三个同学的水没了。
师:为什么他的水没了?
生:因为他做了很久。
师:他们做的时间是一样的。
生:温度不同。
师:蒸发的快慢是不是和温度有关?那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生:把温度升到54度。
师:赤道的地方可能会达到54度,但我们丽水不可能达到,怎么办?
生:把它放在火上烤。
生:那容器就会破裂。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不锈钢调羹、塑料调羹、烧杯、蜡烛、火柴
师:把蜡烛点燃,再用不锈钢调羹舀一点水,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后面就大家做了。
生分组做实验。
课件提示:1、用火焰的外焰加热。2、实验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勺子里水的变化。3、手握在勺子柄上,不要用手接触勺子的其他地方,眼睛要离上尽量远一些。4、实验只做一次,实验结束,吹灭蜡烛,把材料放好。
师:现在我们静下来了。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蜡烛点着后,调羹上的水蒸发了。
生:水上面起泡泡。
生:还冒烟。
师:我们稍微等一下,还有几个组还没有准备好。我们要认真听其他的发现。
生:我还观察到勺子后面变黑了。
师:这个发现,以后你们的陈老师会告诉你们原因。
师:老师这个勺子里还有没有水?
生:有。
生:没有。
师取一点水在黑板上写。
生:有。
师:我这里的水也在蒸发,也减少了。
师:从这个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水蒸发的快慢和温度无关。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不同意,水蒸发的快慢和温度有关。
师:请每个组领一杯水,然后用手摸一摸杯壁。
生领一个玻璃杯,里面装着温水,用手摸。
生:有点点暖。
师:再拿一片玻璃片,把它盖上,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玻璃上有水蒸气。
师:你看到水蒸气了?
生:出现白雾。
生:玻璃片上有水。
师:为什么会出现白雾、出现水?
生:因为里面的水蒸气被盖住,碰到冷冰冰的玻璃,就变成水。
师:在科学上,我们把水蒸气变成上的过程,叫凝结。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水蒸气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
生:因为水蒸气被玻璃盖住了。
生:是经过冷冻后。
师:为什么是经过冷冻后?
生:感觉。
师:我现在用酒精灯,给玻璃片加热,然后用一块没有烤过的玻璃,分别盖在两杯温水上。(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看到了什么?
生:热的玻璃还能看的清楚,说明它上面没有水蒸气。冷的玻璃已经看不清楚了,说明有水蒸气凝结。
师: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水。
师:老师这有一杯冰块,我先把外面擦干,过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
生:杯子外又出现小水珠。
听课评析:
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确实存在在我们的身边,要让三年级学生明白水蒸气的这些特征,非常不容易!怎样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孙老师的《水和水蒸气》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她首先是采用直观的实验对比图片,让学生明白水的减少是因为变成水蒸气,水蒸发的快慢和温度有关;再让学生做水蒸发的实验,亲眼见证水蒸发的过程;之后利用盖在温水杯上的玻璃片让学生观察到水蒸气的凝结;最后的冰块瓶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很好的展示,但体现了很好的设计思路,这个实验和前面的玻璃片实验组合成一个整体,希望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水蒸气的无处不在。
这节课也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一就是拖堂,其原因是活动过多和导入环节有点绕;其二是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以致研究的问题都是教师提供的,学生变动参与研究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