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派编者小按 :夜依稀是我们好友,梁四、何五、张八、鲁九等都与他有交情,他曾发了一些武侠评论,大家轉发给温大哥看过,温老师的评价是:“夜依稀是位很有独特见解的人。这年头人云亦云的多,一句话先投石不问路,一旦写成文章,表面气壮,其實理曲,装滥好人多,敢作好事少。所谓万家生佛,常让人佛都有火。哈利波特里最大的中譯成就,就是把最奸最大惡人譯為佛地魔(譯伏地魔就差上一波)。充作公正评论指点明路,其实是一泄心头火。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為國為民,空談誤國,平民百姓,談何容易。夜依稀的评论不是这样子的,有他的想法、看法,有他的观点、见解,而且敢说敢言。年青人像他那样很少,好听是明哲保身,直言是龟缩胆小。他的高见我不是一定都同意、认同,但我觉得在这儿转发一下,推荐一下还是有必要的,我也是金庸迷,但我看了并不忿怒,反而觉得这观点好玩,我就是温书作者,我读了也不难受,却觉得汗颜没写好。希望大家也是这样,而且祈望夜先生能多写这些好文章。”
今之侠者——温瑞安
文:夜依稀
在江湖里,除了侠义之外,所有的一切都是无疾而终的,武侠小说中最重要的成份是侠义,而每个武侠作家所表现的侠义各有不同,也因此武侠小说有高低之分,我们衡量武侠小说的核心自然也是侠义,一个作品是不是好需要一个对应的比较。武侠最辉煌时期,以武侠文坛四大天王和泰斗卧龙生为首。
卧龙生的侠义核心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种侠义是个人化的,古龙的侠义核心是江湖义气,比卧龙生范围更广,梁羽生曾说侠是符合多数人的利益,是群体化的,金庸的侠义核心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是民族化的,这些看起来似乎是侠义精神越来越深广,然而更深更广的却是温瑞安的侠义精神,温瑞安的侠义核心是社会化的,甚至是全民化的。
温瑞安的侠从人物渗透到文字,他的文字中有一种侠的气魄,就像是一代大侠在讲江湖事迹,他的语言是侠的语言,而金庸平平无奇的语言则像个初中学生。
温瑞安的侠不再是以往那些以武范进,和政府对抗,也不是金庸所谓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那不过是为部分人谋利的侠之小我而已,他口中的国也不过是被更替的政府,而并非中华民族,行为上是让社会产生矛盾的,只有温瑞安的侠是让整个社会和谐的行为,这才是侠之大者。
金庸提倡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似乎是范围很广,很大气,然而金庸所谓的“为国为民”的“国”指的是什么呢?清朝的时候,反清复明,明朝的时候,反明复元,元朝的时候,反元复宋……
这八个字原本是用在郭靖身上的,那么对于郭靖来说,何为国呢?
郭靖是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蒙古的,住的是蒙古包,喝的是羊奶,吃的是牛肉,他生存的一切都是蒙古的,蒙古给了他一切,蒙古养育了他,那么无论郭靖血缘为何处,他的国家也必然是蒙古,至少这个国家对于他来说也是与宋朝并存的,而他帮宋朝与蒙古交战就等于是帮助自己的父亲打母亲,于私从个人上讲是不孝,于公从国家政治上讲却是助纣为虐。
其实任何政权,任何事物的更替,都是因其有不足之处,需要进步与发展而形成,正如灭六国者,非秦也,乃六国自己。郭靖此举,无疑是阻碍社会发展,况且宋朝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再维护其政权,还还冠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岂不虚伪,当然我们不能说郭靖没有做过好事,重要的是作者没有传达真正的侠义思想又何以称侠呢?文学作品最重要的还是思想,而武侠文学最重要的就是侠义思想。
我们反观温瑞安的【逆水寒】,铁手为了行侠仗义奉命捉拿逃犯戚少商,却发现戚少商行的是侠义之举,之所以成为逃犯是因为政府官员腐败,而腐败的根源却是朝廷,那么铁手的侠义坚持应该如何抉择,温瑞安表达的侠义思想是尖锐的,也是深刻的,他在关键时刻没有失去侠心,侠义也不是愚忠。
在【温柔一刀】中,温柔被强奸,而手无缚鸡之力的雷纯竟然用自己的身体换取温柔的清白之身,虽然温柔是雷纯帮派对头苏梦枕的师妹,但雷纯仍然不忘途中相遇之谊,这种充满侠义的牺牲精神,只怕在武侠小说里还找不出第二个人,这无疑是温瑞安将侠义推至到了极限。反观有多少满口侠义,到了关键时刻就退缩的,而雷纯从来不说自己有多侠义,在关键时刻却能比谁都侠义。
反观【雪山飞狐】中的胡斐,整天嘴上说要做大侠,在人前高喊为钟阿四报仇誓杀凤天南,多少人劝都不改决心,可是最后他还是没有杀凤天南,这里的侠义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做给人看的。像这样的例子,金庸笔下比比皆是,常常是一个人站在一群小喽啰面前说,各位英雄,我怎么怎么样……转身之后就去做那些龌龊事。
在【鹿鼎记】中,清朝康熙年间是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国泰民安,百姓安乐,可是此时陈进南却以反清复明为由,对抗政府,岂不是扰乱社会治安吗?
而在温瑞安的武侠里,无论是诸葛神侯还是四大名捕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没主见,没责任感,也不忧国忧民,身为明教教主眼见与自己出生入死的人一个个被朱元璋所害居然也不管不顾,杨逍和明教兄弟因他而死,他的侠何在?义又何在?这样的人何以称侠?既然金庸提倡的是写历史,还原历史又何以将朱元璋写的如此猥琐呢,如果朱元璋真如金庸所描述那样又何以写出【大明律】那样的著作呢,历史上的朱元璋忧国忧民,全心治理国家,为百姓服务,远比张无忌更侠义,可惜这些却被金庸否定了。
李寻欢在星云庄和张翠山在武当山死前的处境一样,但古龙的处理就很侠义,古龙告诉读者的是像赵正义那些人不会有好下场,可是金庸告诉读者的却是那些伪善的人会过得很好,不会受到任何惩罚。金庸对于很多侠义的关键总是不了了之,特别强调的却是与侠义无关的,他所传达的思想并非侠义思想。
其实金庸的小说算不上真正的武侠小说,因为他违背了武侠的核心,表现的不是侠,如果非要用侠来形容他,只能在侠前面加一个“伪”,就是伪侠。
再说杨过,金庸把杨过说成一个专情的大情圣,可是在细节上表现的并不是如此,他对很多女人都朝三暮四的,他对程英陆无双的那些根本就是挑逗调情,还说成是把她们当妹妹,我们试想一下谁会对自己的妹妹说那些调情挑逗的话呢?这显然是不符合人性逻辑的。
如果说纯洁的兄妹情,楚留香和李红袖宋甜儿那才是真正的兄妹情,楚留香虽然风流,却从来没有碰过她们,也没有说过一句调情的话,这才是真正的风流不下流。
雷纯和张碳也是结义的兄妹,而温瑞安却写出了人性中最真实的却又充满侠义的思想。张碳内心深处因为与雷纯并非亲兄妹而有所顾忌坚守各种礼数,雷纯也因珍惜这份情意,真心把张碳当成哥哥,并不拘于小节,坦荡与张碳走的很近,足见二人纯情之交。温瑞安把男女之间最纯洁最真实而又充满侠义的情感写到了极致,既来源于世俗又超凡脱俗。
古龙的侠是处于一种江湖处境,金庸的侠是处于一种团体处境,温瑞安的侠是处于一种社会处境,显得更广博。江湖与庙堂同在,正义与邪恶融于制度之中。
金庸与温瑞安的作品都有政治色彩,金庸的政治是为官自保之道,温瑞安的政治是治国安邦之道。金庸引以为豪的东西,到了温瑞安面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金庸侠义的核心是一种形式,一种口号,为了面子,而不在于结果,温瑞安侠义的核心是结果,而不在于一种形式,荣辱。
温瑞安将侠义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堪称今之侠者。真正的侠之大者应该是我们的今之侠者温瑞安。
PS:在金庸的武侠中,政府与江湖之间是相冲突的,乔峰与耶律鸿基,郭靖与铁木真……他的侠维护的是部分人的利益,但行为上却延续了社会的动乱,损失了更多人的利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才是全人类的利益,而温瑞安也为武侠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侠能让政府与江湖之间有了和谐,诸葛神侯和四大名捕夹在政府与江湖之间,是同时为政府和江湖解决问题的,既保存了侠义又平定了国家,以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维护了所有人的利益,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夜依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