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理想,我们在旅途上
文:陆破空
六月六的初夏,在沪城。 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群屹立在浦江之畔犹如民间艺人的剪纸,好似姹紫嫣红的万花筒。独特的烟囱颇具代表性,却也代表不了馆内人声鼎沸,群情汹涌的温度。
没错,很热闹。隐居集团的“致敬理想-----人文主义的思想盛宴”在此开幕。
又那么幸运,和温大哥一起参与其中。聆听名师,不亦乐乎,岁月无声,再见理想。
隐居集团浓厚的文化氛围结合度假酒店的理念,也契合了古之游侠,走到哪儿都是家的情怀。整个会场有穿越现实,实现理想,致敬理想,寄予理想四个环节。这是场文化和理想的旅程,科技和创造的结合,带来彗星撞地球般的冲击力,用句网语叫做“高端大气上档次”。
参与这场盛会的都是已在人生获得成就或正在走向成功的人士。我们跟着温老师也得到主办方的礼遇作为嘉宾进入现场聆听。
这些成功人士有天会成为人文大学的学员。而温老师参与这场致敬理想的盛会,是黄严女士诚邀他作为人文大学的老师。人文大学日后的雄厚师资力量可窥一斑。这在黄严女士的演讲中得到证实:投影首幕就是第一期八位讲师的温瑞安和吴晓波,以及蔡志忠等。此后又提到了第二批资深讲师余光中等,都是非同小可的各行各业名家,大师。
可以说,整场活动,只有温大哥和黄严女士的登台演讲让我印象極為深刻。
当愁予的“残堡”悠悠游游从蓝色海洋,蓝色水晶矿井般的讲台传来。温大哥是用吟唱,而非朗诵的方式来演绎这首新诗。
一开始,那种悲怆的意境在温大哥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嗓音中,逐渐升华到极致,让人心潮澎湃。
可不是吗!大哥年少时意气风发就写下了譬如《将军令》、《楚汉》、《山河录》大量诗集。而诗歌,散文这些纯粹的,美好的素材才彰显一位作家的深厚文学底蕴,内涵。
而我有幸跟在大哥身边,神州闯荡,走在实践理想的旅途上。点点滴滴融合,浓缩着老师他精彩的演讲,朗诵,访谈。 刀随千年不觉远,每一次时间的凝固缩影,或许会成为一次历史的记忆。每一次听大哥对诗歌的不同演绎方式,每次都惊喜!
投影机的光束凝聚着一种能量,在黑暗侵袭中仿佛守护着光明。屏幕上有大哥在七十年代写的“月光会”
不久以前我们曾在那边的那边开过月光会
那时候人很多又很齐大家笑著闹著哭著
直到很夜很夜的时候大家都睡了除我
我呆呆望著那两盏最后焚毁的灯笼
今年月光会人也不少也非常热闹
但已少了两位生死同心的兄弟
我们围在圆圆的月亮下谈心
我们谈文学谈艺术谈写诗
每一个人的笑声与步姿
都深深地烙刻在梦里
夜深时大家都静默
互相地深深视著
感觉月之疾落
时间之消逝
残烛将尽
皆无言
无声
静
直到那坐著的人忽然变成一堆白骨。
那种诗的语言蕴含了穿透灵魂的力量。有些遗憾,没有听到大哥朗诵“月光会”,以及大悲十九首的“天”、“地”、“玄”、“盈”。特别是“月光会”的那种致“时间”的意境,发掘自内心世界,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动。而大悲十九首每一首都蕴藏自己的能量,表述不同的体悟:或昂扬,或悲伤,或激越,或忧悒;或天下有雪,或神州坦荡,或风起长城远,明月照山岗;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诗歌带来的震撼,总会激发最强大的共鸣。
大哥不止是一位武侠作家,而且是一位诗人,诗的语言在他的笔下就是侠的剑鞘,祭出温柔的刀。
让我们致敬理想。
我们一直走在理想的旅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