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如果金庸沒作出有力的抗議,以後就會這樣改編下去的了。”大約在20年前,溫巨俠在一個作爲武俠小說作者身分的訪問裏說了這樣旳感慨。
關鍵是在《笑傲江湖》這部電影。
上世紀90年後,徐克跟吳宇森分道揚镳後,謀求在槍戰片之外再創新天,于是重拾自己武俠電影的舊路,重新出發,借助金庸武俠名著之身,還徐克電影之魂。《笑傲江湖》上映取得重大勝利,口碑佳,而票房收益也勁,一般現在年輕一代,未接觸過胡金铨、張徹、王星磊、楚原作品影響的新生代,大都從《笑傲江湖》開始認識中國武俠電影。可是,這部戲,應該是徐克原著,金庸掛名,因爲,在電影裏旳確映象雄奇,創意奔放,劍氣縱橫,不過,卻把金庸小說內容和人物刨骨削魂,顛覆重整,以致原著精神架構,支離破碎。這完全是僅就電影成品對原著而言,並非指《笑傲江湖》電影的成就和効果。就電影上,溫巨俠對徐克和“笑傲”等戲也欣賞喜歡。
事實上,電影旳反應還相當好,但對小說原著旳例範尊重効應卻相當壞。于是,就有了《東方不敗》,對金庸作品,全盤解構,重新組合,成了真正的徐克作品。《新龍門客棧》,更是對胡金铨舊作的拆散重建,此“客棧”已非前客棧,而龍門巳経是徐門了。金庸作爲武俠小說界泰斗,也守不住他的龍門,這就成了“分水嶺”。由于改得太臉目全非,金庸是有異議的,但那時影片風評太好,徐克風華正茂,那些抗聲能發出回應的,都在風煙之後,風潮退卻的後話了。
但大局已成,勢無可挽。
一時間,所謂得原作者授權,原著改編電影/視劇,甚至號稱是“重金爭取作者獨家授權”等等,是耶非耶,應當或不當的,全都改得七零八落,七殘八廢,也亂七八糟的。其實有沒有原作者授權,原著改編,都不重要了。每個電影制作人,都會在重要關頭,拿出“笑傲”金牌:妳看,徐克不是全改新編了嗎?也不是成功了嗎?金庸那麽個身分地位,也不是沒抗議嗎,何況,抗議了也沒有用嗎?妳又何必.......言下之意,前有法可援,有列爲先,妳還不夠班,就不必再唠刀了。
之前,也有武俠原著改編的電影,例如楚原、徐增宏的武俠電影,有改有編,但依然大致按照原著情節路線衍伸、推展,只輕微動小手術而已。可是,徐克“笑傲”之後,每有武俠小說改編成電影、影視,無有不改得明目張膽,理氣直壯,難免生起讀者相見不相識,驚問書從何處來之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