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作品創新,顛覆武俠電影傳統,必須要了解武俠電影傳統,然後將之重建改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大中華武俠電影自金铨、張徹建立俠電影傳統以來,已40年,從未重構,也就是並無在藝術商業上同時有強大價值的作品,沒有主體,何來顛覆?顛覆原著小說,必先熟悉原著作品,然後才分解重建改良,若創新處其實原著早已具備詳盡,又何苦拆散打破,徒勞歷艱,讓讀者觀衆不平而鳴?人人皆曰顛覆,顛覆其實已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潮流,早已不新了,連顛覆成家的徐克,在“東方不敗”後的顛覆武俠之作,幾無一能賣,隨之顛覆者,無不在好評和叫座顛簸復舟,他自己的新武俠作品也不顛覆了,李安平平實實的拍了部武俠戲,反而成了中外矚目之作。連徐克都不標榜顛覆,可見他自己也深受其害,而且網民輿論,最愛攻讦這個,因爲形同挑戰他們的忍耐臨界點。現在華人嚮往和希望的是大武俠精神的重建,包括90後00後的觀衆,他們要看的是好戲,有人情味,有俠風的好戲,要看惡搞顛覆,他們自然會到網上打機電玩去,用不著到戲院夢遊。
       
小說是小說,畢竟不是劇本,不可搬字過戲,反之亦然。但求新求變,得先要懂什麽是舊什麽是變,要不然,反而變老土了、保守了,而不是創新了、成功了。有些橋段情節,可能以爲有創意,其實早已給寫過了拍過了,重複了甚至一不小心模仿了,觀衆吐糟難免,所以還是要大量的看、海量的讀,然後自己總結調整,再來創出新天,死功夫是一定要下的。書是一定要讀的。戲是一定要多看的。這才有比較和較量。
   
其實武俠這素材和能量,已潛入了各種類型創作裏去了,已成功潛伏並異化了主體,且看不論中外電影,從言情、諜戰、玄幻、妖怪、偵緝到科幻、盜墓、劍仙、動畫戰爭等題材,均已有“武”(功夫、武打)“俠”(俠義情操)的特色。武俠早已成爲潮流了。你看每個月在上映的有多少部影視作品是帶有武俠風的?它早成爲主流,武俠電影、電視劇有沒有人看,問題在于拍得好不好,不是潮不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