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刘祖轲:为郭德纲“偷活”正名
(2010-09-01 15:31:41)
标签:
郭德纲交流机制行业相声界暮气 |
分类: 营销时评 |
知识永无国界,因此在知识的领域没有小偷,历史上哪一个大师不是“偷”众家之所长?
前一段时间在网上流传着一片题名叫做郭德纲郭德纲“偷活”的是与非的文章,我大致看了一下,文章里面不痛不痒地把这个事情的经过回顾了一下,然后作了一些评价,正到有味之处欲知作者持何观点时,突然间作者却不痛不痒地草草结尾了。
我非常力挺郭德纲“偷活”这种行动,如果把郭德纲的偷活看作一种学习行为,我相信会有更多人愿意力挺郭德纲。
任何一个伟人都是善于偷取别人知识的“小偷”。
知识永无国界,因此在知识的领域没有小偷,历史上哪一个大师不是集众家之所长?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顿这句话无疑不是在告诉大家,只有不断的从前人身上学习知识,才能不断地有所超越。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从头到尾的去探索,真的有必要吗?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终也让他成了划时代的伟人,由此可见,越是伟人,越是善于学习,善于集众家这之所长,这不正与郭德纲的“偷活”类似吗?
郭德纲的“偷活”既成就了他自己的相声事业,也成就了无数的相声爱好者。
反过来想,如果郭德纲当年要是没有“偷活”的话,我想郭德纲的艺术素养肯定没有今天的好,那郭德纲就很有可能不能很好地站在舞台上给相声爱好者朋友带来无尽的快乐,相声界也可能少了很多经典传世之作,由此可见郭德纲的早年“偷活”,既成全了他自己,也成全了整个相声界的相声爱好者朋友。
郭德纲的“偷活”,其实实属无奈。
郭德纲“偷活”一事在被同行批得这么凶,倒说明了很多问题。为什么是“偷学”,而不是“交流”,如果有可以正当的交流机会,又有谁会去偷学?为什么郭德纲“偷学”能够成功,这到底是郭德纲会偷,还是被偷的对象不会防偷?通过这些表象,我们不难发现,之所存在“偷学”,是因为这个行业的严重缺乏交流的机会,在这封闭环境下,想要突破自己有所创新的话,偷学成了唯一之举。看来郭德纲“偷活”,也实属无奈啊!
郭德纲的“偷活”立功不少。
郭德纲“偷活”间接地反应了相声这个行业已经暮气十足了。为了减少竞争,行业成员都把自己的经验秘而不宣,这种做法,严重的阻碍了整个行来的发展,可以说郭德纲的这次“偷活”事件大家的是非热评,引起了大家对这行业暮气十足的观注,这有助于整个相声行业的推陈出新。郭德纲的“偷活”行为,给这个暮气十足的相声行行注入了学习创新与竞争的血液,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郭德纲的“偷活”竟立功不少。
通过郭德纲的“偷活”事件,可以看出相声行业需要进行改革了。
那这行业的改革方向在哪里呢?这个行业要改革的地方很多,就郭德纲“偷活”这件事,至少说明建立一个正常的交流机制是势在必行的。通过正常的交流机制,可以让“偷活”不再,可以让整个相声行业在充分交流中不断的碰出新的火花,不断的推进整个相声行业的发展。这样的一个交流机制,最核心的地方就是交流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保障机制的设计。因为交流过程中有所谓的“专利”由于存在难以量化的问题,所以会产生“专利”所要版权费用支付的问题。郭德纲“偷活”一事,之所同行批斗得很凶狠,就是因为觉得,郭德纲拿了他们的“专利”,却没有支付相应的版权费用。
郭德纲的“偷活”事件,给每个人与每个行业都敲响了学习的警钟,学习是任何人、任何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