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内地股市指数挤泡沫的一天,是中国内地股市牛气不改的一天。
1月5日,2007年中国内地股市的第二个交易日,在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跌停效应的催动下,前期领涨的大盘指标股全面回调,带动上证综指下跌70余点。有趣的是,虽然股指跌了不少,对于更多的股票与相应的投资者而言,其实这是股票账户资产增值的一天。比如上海市场,685只股票价格上涨,仅138只股票价格下跌,在价格上涨的股票中,更有20余只涨停。
就像此前在新股因素与大盘指标股的杠杆效应共同作用下,股指呈现出失真、虚涨的特征一样,1月5日,对于绝大多数股票及相应的投资者来说,股指其实是在虚跌。用“指数挤掉70余点的泡沫”来形容这一天的市场状况,显然比“股市下跌了70余点”来得更准确、贴切。
指数趴下去了,更多的牛股站起来了。
市场在忙着挤出指数泡沫的时候,管理层也没闲着,而是同样在想办法挤出指数泡沫,为投资者调校牛市准星。也是在1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修改指数规则,将新股上市首日股价即计入指数改为上市后第十一日(其时相对来说股价已经基本定位,比较平稳)再计入指数。据称,仅在去年,新股因素已经为上证综指的虚涨贡献了200多点。可以说,上证所新版指数规则,对于股指虚涨的部分意味着拦腰砍下一刀。
虽然大盘指标股的杠杆效应仍然有可能让股指出现虚涨现象,但是,在股指期货行将推出的大背景下,管理层或许已有应对之道。期货的功能在于价格发现与风险对冲。可以相信,管理层绝不会坐视股指轻易为人操弄,使股指期货沦为机构投资者纯粹的投机工具。
如果说现在市场中已经积聚了相当数量的泡沫,更多的泡沫恐怕还应该属于指数泡沫。在酿成牛市的诸多约束条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的情况下,挤出指数中的泡沫,这轮牛市的将更加成色十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