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骂似乎已经成为建设部的宿命。为房地产业辩护的言论挨骂,自己发布的数据挨骂……尽管看上去建设部现在已经诚惶诚恐、小心翼翼,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挨骂的宿命。
1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说,“记者13日从建设部获悉,建设部出台《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对新建住房结构比例和套型建筑面积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这个权威的“大道消息”印证了此前流布于各色媒体的“小道消息”:神秘一时的“套型建筑面积”其实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建筑面积,“90平米与70%比例”的要求也正像大家所猜想的那样,适用城市年度开发总量控制。
我觉得这个《若干意见》至少为舆论提供了至少四个“骂点”。
其一,既然“套型建筑面积”不过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建筑面积,建设部为什么要用这个没人能够明白的的说法,把事情搞得那么神秘?这个“套型建筑面积”的面具背后到底掩藏着什么样的用心?
其二,从5月29日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发布,到7月13日建设部这个作为实施细则的《若干意见》出台,时间跨度为一个半月。其间,舆论为九部门《意见》的一些不明确之处吵成了一锅粥。人们不免要质疑,建设部制定这样一个《若干意见》非要用这么长时间吗?建设部对于舆论的反应真地一点准备都没有吗?
其三,虽然这个《若干意见》于13日借由新华社记者之笔正式露面,但是据说它其实已于此前下发到地方政府。新华社的消息本身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新华社的相关消息中,只有“记者13日从建设部获悉”的字样,而没说明这个《若干意见》到底是何时出台的。这个《若干意见》明明没有什么见不得人之处,为什么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呢?
其四,这个《若干意见》是《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而九部门《意见》是《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虽然“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已经是“稳定住房价格”的主要手段,但是,其中又确实有“土地的供应应在限套型、限房价的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办法”这样直接“稳定住房价格”的要求,那么,建设部是否还要出台一个《关于落实稳定住房价格要求的若干意见》?如果确实要出台这样一个《若干意见》,人们又要等到何年何月?
我估计,“骂”建设部的,可能还不止于舆论,可能还有地方政府。姗姗来迟的《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让一些地方政府闪了一下腰。
在建设部出台这个《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之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自己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实施细则,其中就有把“90平米与70%比例”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之中的。现在,建设部说这个要求其实是针对“各城市(含县城)年度(从6月1日起计算)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总面积”,那么地方政府此前的规定还要不要执行?如果不再执行,地方政府的威信还能剩下多少?如果还要执行,开发商会不会起诉说,地方政府不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
大家一起“骂”将起来,建设部可能就会觉得有些委屈,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其实建设部大可不必觉得委屈。如果建设部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这本身就值得一“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