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文波的“帽子工厂”还有多少存货?

(2006-07-09 17:25:26)

    现在看来,向文波的底牌基本上已经都亮出来了。如果说他还会带来什么悬念,那应该是,他的“帽子工厂”还有多少存货没有扣出去?——说到这里,我多少有些感慨:向文波其实生不逢时,他是多少善于“抓辫子”、“打棍子”、“扣帽子”啊。

    向文波先是把徐工改制的凯雷方案基本定位为卖国。这个“帽子”可不小。这个不小的“帽子”不光扣在徐工有关负责人头上,其实还扣在了江苏省与徐州市两级人民政府的头上——徐工改制的凯雷方案,正是通过省市两级人民政府的批准后,才上报给相关的国家部委的。当然,向文波并不直接喊出“徐工卖国”的口号,而是反复表白自己如何因为爱国而反对徐工改制的凯雷方案。

    尽管向文波用心良苦,但是,这个小把戏还是很容易被拆穿的。原来,三一确实参加过徐工改制竞标,但是因为出价太低被淘汰了。向文波自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他说,即使三一出价低,也一定比凯雷的出价高。那么,三一究竟出价多少呢?徐工的说法是,8亿到10亿元人民币。没听见向文波对此表示过什么异议,倒是听见他提供了一个新说法:“徐工改制没有给三一机会。”他的逻辑在于:“徐工曾与凯雷签定过一份协议,凯雷注资3.75亿美元获得徐工机械85%股权,徐州市国资委只是分享了3.75亿美元的15%,也就是56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6亿元左右,三一的10亿元报价也要比凯雷的高。 事情明白了,其一,三一当时的出价确实是不过10亿元人民币;其二,原来向文波所称三一出价不比凯雷低,是拿三一的总报价10元人民币与凯雷总报价的15%去比。

    更明白的事情是,向文波突然高唱“爱国歌曲”的背后,确实另有“小九九”:用远比凯雷低得多的出价收购徐工。也就是说,向文波“卖乖”的目的是要“得便宜”,是逼迫徐工贱卖国有资产。

    大约向文波自己也觉得所谓徐工卖国的把戏靠不住,于是,就扣出了另一顶“帽子”:不把徐工便宜卖给三一,就是歧视民营企业。

    向文波毕竟是三一的执行总裁,说话不会这么直截了当。他的原话是:“徐工改制对民企的歧视是直截了当的,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掩饰,这种歧视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活动之中。我个人认为,对民企的歧视是一种战略错误。”

    我也认为,在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歧视民营企业的现象不仅普遍,而且严重,说这种歧视是“一种战略错误”也不为过。我还认为,最能体现这种歧视的是那个对内开放“守则”: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原则上都对内资开放。但是,不把徐工便宜卖给三一就是歧视民营企业吗?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我估计很多人都不会同意。而且我认为,如果向文波所显示出的个人品格就是三一这家民营企业的品格,如果三一在民营企业中具有足够的代表性,那么,民营企业受到歧视基本上就是活该、自找。

    按照我的理解,民营企业是在市场经济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最能理解市场规则,也应该最愿意遵循市场规则——市场规则应该是它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作为民营企业,三一要求于徐工改制的应该是按照市场规则办事。然而事实上,向文波的言论已经表明,三一要求于徐工改制的一切差不多都与市场规则背道而驰。

    不把徐工便宜卖给三一就是不爱国,不把徐工便宜卖给三一就是歧视民营企业。这些“帽子”上面都注明了这样四个字:“向氏制造”。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只要徐工改制没有满足三一的愿望,向文波的“帽子工厂”就不会停产,就永远有存货。不过,建议他在扣给别人的时候,最好也留一顶宽檐的给自己戴,不为别的,只为遮一下那副利欲熏心后的贪婪表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