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亚杰
亚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66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市调控:看政府计划怎样PK市场机制

(2006-06-11 04:18:03)

    “国六条”发布后一直沉默的房地产开发商终于开口说话了,房市调控这场政府计划与市场机制之间的PK,开始进入关键阶段。

        据报道,67日,核心经济部委召开了一个部际联席会议,建设部在会议上汇报了自国六条发布以来,来自房地产开发商一方的意见。这些意见显示,开发商对当前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中, 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的条款,反应最为强烈。

        我觉得——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这样觉得,对于政府规定必须盖多大的房子,房地产商有意见是正常的,没有意见是不正常的。房地产商的意见越大,越说明这个规定触到了房地产商的痛处,越值得坚持。但是,这个看上去确实触到了房地产商痛处的规定,果真能够坚持下去吗?

        报道说,有消息称,关于 “90平米和70%”的规定,政府原来倾向于要求每个项目都要达标,现在可能只是要求各城市在规划总量上进行控制。

        如果报道所引述的消息属实,我就要怀疑,从“每个项目”撤退到“规划总量”的政府调控之手,会不会继续撤退,最后撤退到假装没有这回事情?

        政府有权力也有义务对市场进行调控,但是,这种调控显然在于理顺市场机制,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而不是要把手伸进企业经营的微观领域,规定企业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和市场机制叫板。否则,这种调控的结果不难预料:要么政府撒手,要么市场死掉,“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现象继续恶性循环。

        “90平米和70%”的规定,初衷在于建设更多的中小户型住房,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子。这个初衷“看上去很美”。不过,这里的问题是,如果大户型住房太多,而且价格太高,那应该意味着房子不好卖,房地产商应该主动把注意力转向中小户型住房,哪里需要政府来调教?

        说到中小户型的事情,有人曾举香港为例,说人家为什么可以住那么小的房子。我也听说香港普通居民的房子不大,但是我未曾听说这是香港政府调控的结果,而且我确信,那正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香港房价之高,已经不是新闻了,我估计香港普通市民正是因为房价太高,买不起大户型住房,只能选择中小户型住房,而绝非是为了建设节约型城市,或出于别的原因,他们不愿意住大户型房子。

        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计,我觉得,市场机制所仰赖的价格杠杆作用,远比政府的计划更有力量。政府的计划或许会收一时之效,但更容易为市场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这个问题也许值得深思一下:大户型住房热销,是不是因为房价其实不够高?换言之,市场的购买力是不是被低估了?

        政府之手当然也有它的用武之地,比如,治理房地产市场的信息混乱问题,惩治不法房地产商——不是把所有人都拉过来打板子,学习香港的公屋经验,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事情真正办好,认真分析房地产这个“民心工程”不得民心的深层原因。或许,这些本来应该政府做好的事情没有能够做好,才是房地产整个行业都引发公愤的真正缘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