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口上的猪啥时掉下来?

(2016-06-21 17:30:05)
 我以前参加一个创业电视节目,有个大男孩儿做了一个项目,时间太久不记得具体内容,但肯定不是什么500年一遇天才想出的创意,或者一个技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东西。然后就有评委问大男孩儿,你这个项目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啊?能解决什么问题啊?

  大男孩儿说我觉得我这项目,没那么远大的目标理想,就是一群朋友,觉得这挺好玩的。我觉得我们的公司未必能改变世界,它就是一个项目。

  前一阵江南春在准备登陆视频直播平台,为创业者讲座前,有媒体编辑收集了他之前的观点。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其实我没什么思想:我觉得主动的资讯获得模式永远在发生巨大变化,被动的生活空间是不变的,那么我既然已经占住不变的,为什么跟着你变呢?我既然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公司,但我的业务持续在内生增长。我觉得大部分变化是焦急的。分众不是一个伟大公司的命,它只做好这个时代它该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一门生意就是一门生意,改变世界不是每个公司能够完成的任务,“它只做好这个时代它该做的事情”。

  这不是阿Q,不是理想不够远大,也不是只管苟且不论诗和远方。恰恰相反,这是对自己创业内容的一个清晰认知。从小的方面说,很清楚自己的业务模式和产品目标用户,往大了说,就像江南春所说的,“我觉得主动的资讯获得模式永远在发生巨大变化,被动的生活空间是不变的,那么我既然已经占住不变的,为什么跟着你变呢?”

  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太快,大家都想做风口上的猪,永远研究风口是什么?现在资本都往哪儿涌动呢?哪儿的利润最高套现更容易?我们成天飞,却没去想,猪总归是猪,就算借着风飞起来了,落下来时仍旧是猪。就像马云说的:“猪碰上风也会飞,但是风过去摔死的还是猪。因为你还是猪。我们每个人要思考你怎么把控这个风,你怎么去掌握好这个风,怎么提升自己,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去寻找风口,而是真正的把自己变成一点点风就能够飞起来的、能够翱翔的人。”

  这其实更像没有职业追求的逐利者。老师之所以做老师、医生之所以做医生、律师之所以做律师,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成为老师、医生、律师,而是因为这些职业能够赚钱。如果明天做金融更赚钱更轻松,恰巧他们又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那么他们可能毫不犹豫地就跳槽转行。因为工作内容在他们眼中没有太重要的意义,知识符号化、量化的东西。风口上的猪嘛,是不是猪不管了,先找到风口再说。

  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逐利者,都在四处被风吹或者寻找着风口奔跑着。其中有得利者,还有更多作为飞猪垫板,在下面的人。人们乐此不疲,因为每个人都享受百倍千倍亿倍暴富的快感,同时风险相对来说又不大——风投的钱嘛!花光我们做下一次创业就好了。

  而像江南春这样的思路,看似古板,不变通灵活,但扎在一个领域,植入根基,做好一门生意该有的产品和服务,其实更是当下缺少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如何着陆和再飞,恰好在于避免做风口上的猪,而避免之道取决于能否回归和专注用户价值。今天从你自己产业的角度来看,你怎么能做得更好,你一定还会想到互联网,一定还会用互联网的手段,用这些手段一定能做出很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你踏踏实实做,很可能做得越来越成功。如果想天天跟风,互联网金融热就做互联网金融,O2O热就做O2O,医疗跟互联网结合就转去做医疗,这样是不行的。其实每一个领域,因为中国市场大,每一个领域都有很多竞争对手,很多人,你看到的机会大家也都看到了。

  与风口上的猪相比,其实更好地是多一些愿意做一只不等风笨鸟的人。不管顶风逆风都可以飞,遇到风口就可以一飞冲天。对于创业者而言,想必有很多人都幻想着做那只幸运的“站在风口上的猪”, 因为许多人相信“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曾经也幻想着能幸运地站在“风口”,等风助我们起飞。后来我们都发现了,若没有翅膀,即使风来了,你即飞不起来,也很难飞高,何况风停的时候,就会摔下来。这时候就在想我应该有副翅膀,我努力生长,终于有一天,我感觉我的翅膀足够结实了,可以飞了,可我却突然不再想 “等风来了”,因为我想做那股风,那股可以助飞的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