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费升级是用钱为理想投票

(2016-04-07 12:31:39)
我们现在生活的这块地方,已经被消费升级充斥着了。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花更多的钱,过更好点儿的生活。有一句话:“每一次你花的钱,都是在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首先欢迎这个概念的是创业者,他们大都特别喜欢接受这个逻辑,因为他们相信生活方式的改变,首先会急切地在消费上体现出来。就是说,如果我告诉你一种生活方式你可以去接受,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产品,通过可复制化可标准化的东西去传播。

奢侈品品牌在国内的“亚洲旗舰店”、“世界旗舰店”四处开花,而且国人异常买账,连不算奢侈品的MUJI,上海开了最大的旗舰店,开业当天早上外边都会排大队排出100多米,害的让人限流,而且一天刷卡能有近万次。其实这方面的产品,市场供给并不少,但城市消费者的涌现让这一切都很理所当然了。城市消费者算是什么概念呢?统计报告是这样的:去年,2015,中国城市中产消费者的数字已经接近1.46亿,年均收入是一万一千多美元,相当于六七万块钱,这一部分,连上还有二亿多的城市大众消费者——“都不再只会花钱去置办生活基本用品了”。

所以我们就能看到 很多品牌在世界范围也是很常见的,但是在俄罗斯或是中国就比其他的成熟市场就特别引人瞩目,成了这种消费升级的现象。比如无印良品,比如Gucci、LV、Chanel,还有更多创业的,虽然未必很“奢”,但都针对用户、有很好设计、功能性娱乐性都很前卫的创业产品。当一个新的这种品牌在市场里边扎根了,它就可以迅速改变这个类别的规则,实现市场领导地位。被举例子最多的是就是星巴克。这种统计还是很吓人的:过去的 16 年,星巴克在中国开设了超过 1900 家门店,仅 2015 年,新增门店数就超过 400 家新店。最近,他们还声称计划在未来五年将中国的门店从增至 4400 家。当然它也会面临新的竞争,因为每一个新的竞争对手总是让之前的新奢侈品产品赢家显得过时。竞争对手随时可能出现,比如更好的咖啡出现时,星巴克很快就将成为基本品。

所以其实另一个现象,就是在最近的 3-5 年里,强大的需求也会推动新兴品牌飞快地发展壮大,新事物的来临会比想的还要快。而且未来,消费者的选择会越来越多,即便在同一个区间市场,也可以容纳十几甚至几十个选择。因为用户对品牌都是有追求的,但因为品牌很分散,咱们一般看不到绝大多数用户会追寻某一种品牌,而是更多地像是每一个品牌背后有一群它的粉丝团。

这其实像前几年说的价值观多元化,而现在它就正在实现着。因为我们刚经历了国家历史上最惨痛的低谷,又爬上了世界历史上最神奇增长的顶峰。整个社会碾压着疯狂前进,卷起阵阵硝烟。现在的中国,有的领域国际化得不能再国际化,有的领域却仍非常原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你往左边一瞅,十几层楼高的火箭发射架,各种最先进探测设备,一个个钢铁怪物。再往右边一瞅,十几亩多的农田耕地,有设备,够大型但不够先进,农民们还在以一百年前的农耕态度对待着土地。而这两类行业的从业者,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又完全是天壤之别。更别说它们的交集:扔下锄头就去造汽车的人,点燃的思想大爆炸。

我以前引用过一个例子:连最严谨的学术,都在见证时代的剧变。1986年《汉语辞典》,处女一词的解释是“未婚女性”。到了1992年,辞条就改成了“未发生过性关系的女子”。这是多么突飞猛进而又与时具进的变化啊!

在这样激荡的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急速分裂。有喜欢黑夜出去一夜情的,就有喜欢白日光明一世情的;有全心赚欧元美元人民币的,就有全意游山游水游世界的;有掩饰脆弱的,就有永远强势的;有爱异性的,就有爱同性的。这在社会形态如冬眠般的西方国家是不可想象的。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如此迥异而势力相当的众多生活方式和消费选择。因为只有中国,有足够承载这些的巨大经济量级,和迷茫乱撞的价值取向。

“典型中产的东西”,这种观念现在在中国恰逢其时。因为这一切都是跟想象力和审美相关的,而审美确实是花钱的一件事。当然中产阶级现在是形成了,他们学着像时尚大咖、生活家那样把消费花钱和人生观(想象力和审美)结合在一起,同过去崇尚名牌崇尚LOGO的那群有钱人区别开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