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最近参加了《鸣梁海战》这部电影的京东众筹。这里是链接:http://z.jd.com/project/details/1708.html
这段时间研究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比较多,一看这架势,又搀和互联网金融去了?
也没错。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这些基因对于金融界来说太难得了。以前很多人讨论山寨的时候,我说先把好东西都山寨过来已经很不错了。比如金融,比如保险,山寨西方的服务就比什么都强——货币在中国很迷失,它本应发挥的力量一直被阉割着。之前有关电影的众筹都是拍片、制作,打造粉丝电影。把看电影做成众筹,肯定需要厚道的附加值。具体是啥,里边有,感兴趣的自可以看。
但我想聊的,其实更多是鸣梁海战这件事儿本身。
东亚历史上有两个神级的战争传说。一个是南朝的陈庆之,率领7000人马,护送个平庸皇室,从南向北逆推,“睢阳破敌七万,在屯考破敌两万,在荥阳破敌三十万,”北魏皇帝和洛阳守敌不战而逃。一年零两个月之内,陈庆之身披白袍,攻占三十二座城,胜利四十七场,把一个白痴愣是扶上了北魏皇帝的宝座。“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第二个,就是朝鲜王朝这场鸣梁海战。12 VS
330,完胜——朝鲜王朝的12艘战船,在把日本130艘战船和至少200艘后勤船打得屁滚尿流同时,自己一艘未损。这看起来像什么?绝对不是冷兵器时代的消耗战,而是工业时代全副武装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穿越回古罗马,用机关枪手雷对付长枪大刀部队的即视感。
关于朝鲜王朝为什么能获胜、必然和偶然因素都有哪些,咱们不是历史课,不一二三四了。百度应该能查到,你要想更有画面感,当然也可以跟老蔡来一块儿看电影。这样一场不可能赢的仗,看起来像什么?
没错,今天在时代中迷茫,想向互联网转型、但又怕一下转死的传统企业们。
“鸣梁海峡是珍岛与大陆之间的狭窄海峡,水流湍急。每隔3个小时鸣梁海峡内的海流方向会发生逆转。海峡仅宽约294米,狭窄到可以在两岸拉钢索。”这就像企业飞快发展的独木桥式高速公路。险峻骇人,变幻莫测。330艘敌船,两万海军,就像各种跨界、行业内外对市场虎视眈眈的竞争者。自己的12条船,就像准备用来看似必然是以卵击石的唯一武器。
怕了吧?
如果随波逐流,你会迅速平庸(这是对企业,对一个国家、一个将领来说,那就是亡国完蛋)。太平时候哪来的乱世英雄?中国赶上了500年一遇的大发展时代,你有野心,有想法,也要在这个时代才有可能。所以这是个战斗的时代。如果面对的战斗是一场看起来不可能赢的仗,似乎怎么打都是找死呢?那你会发现,不打才是等死。
在这个时代,逃避是没有意义的。你不主动变革,就会迅速变成一个平庸的企业。不想平庸,就要率先去做那些,看起来匪夷所思、没法实现、没法赚钱,绝对属于“找死”的事情——一般找死了,倒不会真死。等死的,才确实完蛋了。或者觉得自己行业有很高资历壁垒,或者觉得自己行业无法从互联网思维中获益的企业,思路可以放得更广一些。至少我一路观察和实践看来,家居、餐饮、服装、会所、经济、劳动密集型服务,这些都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取养分。要么是技术上的基于地理位置、线上线下互连、支付通道打通、服务型平台搭建;要么是理念上的一款产品做到极致、以消费者为核心、体验式参与式传播形成巨大流量入口。我们可以去学各个行业的成功者,但不必怕自己行业尚未有成功先例:互联网时代就是先开枪再瞄准,快速迭代调整。第一个成功者,总没有先例可循。
很多创业的80后、90后也来一起讨论,对于他们来说,战斗没有想象的那么艰苦,玩儿着就过来了。这种心态也很好,毕竟互联网时代,不再是苦大仇深地伟光正,而是用最贴近用户内心的共鸣来交流。我希望可以一起分析关于创业、转型的心得,风云变幻的时代,即使想赢,也都有十二艘船不是,一艘是无论如何搞不定的。
前一篇:现代版国际范儿的“墅”业有专攻
后一篇:家居版“高频打败低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