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适老设计能让30年后的我们幸福么?

(2011-10-20 14:27:15)
标签:

博洛尼

杂谈

分类: 先锋·设计
  上个月,博洛尼为引进日本《老年住宅设计手册》一书,和发布我们精装研究院的一些设计成果开了发布会。3年前,看到那时的社会老龄化统计,和其它国家历史,我们就预见到老年住宅将成为中国住宅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并开始研究欧美亚各国的老年住宅设计。而近邻日本,早在1970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历经近四十年老龄化社会的居住研究,本身又是世界上“精细设计、关怀设计”的典范,在老年住宅和适老型住宅设计方面经验相当丰富。这次发布会,也是为了推广适老化设计。

  首先明确个概念,老年住宅、老年社区的设计,我想已经可以算是个百年大计了,不只是“为我们的老人做设计”这个层面的事。截止到去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1.7亿,占全国人口13%还多。65岁以上老年人快1.2亿,占总人口的将近9%,中国成了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预测方面,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中国正在跑步进入老龄化。

  预测的压力,就是让我们这群还算年轻或中年的人、甚至少年人,感受到老年人是我们确实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现在的房子,现在住的是中年人、少年人、青年人,在未来,就会都是老年住宅。专业的老年住宅、老年社区,在国内有没有成功案例?有。但你仔细看,那却又都是最贵的那部分。里边的人,也都是比较有钱的。房子现在非常贵,等到老的时候刻意买一个老年公寓可能只是很少一部分人,有份调查,大概只有3%左右的老人去住老年公寓。就算现在不少人说老年房产投资概念,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住在自己年轻时候买的房子里。

  所以,这个领域的设计规划是要有前瞻性和计划性,博洛尼不是推出几个样板间,而是引进日本成熟设计经验,也是希望引发大家的关注和思考。我们每个人可以想想,现在咱们住的楼里,有多少部电梯是能放担架进去的?老年人要是万一犯了心脏病的时候,只能人背下去,或者用床单运下去。当然,并非每个电梯都要能放担架,但我们现在为空间、室内、社区做设计时,是不是根本没有动过这方面脑子?那么我们老年人口比例占到20%、30%时,再动还来得及么?

  所以,我们联合日本市浦设计、日本高龄者财团和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共同引进了日本《老年住宅设计手册》的中文版,希望这本书中的理念能够引发国内设计界的思索,促使适老化设计成为建筑设计中的常规因素,给老年人以及未来将老的每一个人提供理想的归属。

  博洛尼也将加大在精细化设计研究上的投入。适老化设计是精细化设计的一部分,“新关爱主义”的内在精神是倡导新的养老观,从过去的“养儿防老”的被动式养老观念转变为独立自主的主动式养老观念。更广泛的意义上,则倡导人们关爱自我,寻找能满足内心需求的生活方式。落实到设计界,则倡导设计师们真正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设计出真正满足人心需求的产品。我们参观日本,许多人性化的适老设计细节让人拍案叫绝、自愧不如。为老年人做的设计,不像对金融人士、IT人士这种都市人群细分,虽然特性不同,但年龄结构基本一致,改动布局细节即可。适老设计,要先从生理心理上调研、理解老年人的需求,一切做到细致全面,才能做出适合的设计。无障碍设计、楼梯的比例、走廊的宽度、座椅坐垫的摆放、适应老花眼和弱视的视觉色差调配,这些是工学细节。空间设计方便老人招呼客人、适应他们喜欢看老东西老照片的习惯、储物需求(老年人很多东西不舍得扔,不光节俭,还有回忆用途),这些是人性关怀细节。

  设计理念上,日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为什么日本在战后的国民素质要比别的国家好?为什么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这都来源于日本政府对国民的居住处从幼儿园开始,就强制要去一定要达到F4环保标准,他们的甲醛排放控制非常严苛。这样的房子,可以让人从青壮年一直住到老年无忧。这方面,博洛尼也在全面设计实践。一个房间,有22处释放出甲醛的地方。而除了板材,涂料、油漆、胶黏剂都是甲醛来源。博洛尼板材都是用土豆根茎做的,涂料是与KM德国合作,包括地板联接胶都会用的是无机矿物质。全面杜绝甲醛可能性。

  博洛尼精装研究院已经有了一项为期3年的战略计划,设立专项研究基金,用于像适老设计这样精细化设计研究。我相信这不仅是设计的市场需求,也是一种设计的价值观。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

    蔡明推荐文章:


    设计和生活:零距离产生美 

    乔布斯:天才的设计管理者

    破坏就是对重复的叛逆

    最尴尬的艳遇之旅

    《奋斗》前传:我和石康的共同梦想

    没找对生活方式让国人幸福感低下

    写了20年的人生第一本书 

    老男孩的青春守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