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就是有在轮回里折腾的生命力

(2011-07-24 14:53:27)
标签:

家居

分类: 生活·心情


  我刚上大学那会儿,80年代末,《变形金刚》的动画片就开始在电视台上放,各种能掰来掰去的玩具就开始在大街上卖。这个中国人能接触到的、最早的航母级广告片,注定了一个奇迹——倒不是说这个玩具本身有多无与伦比的市场魅力,而是美国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这种方式整合了流行文化和商业,把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打造了出来。在那个时代,造出了《变形金刚》这个商业怪物。

 

  这个怪物的魅力在于,它是在被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讨论和接受,而这种模式,让人特别轻松地忘记了这是一个商业行为,又在文化引导下,产生了大量的购买行为。迪斯尼里面各种动画片、星球大战周边产品,也都是如此。

 

  玩具一开始是日本人造的,怎么营销就是美国人的思路。他们是按照好莱坞跌宕起伏剧情来做的变形金刚文化:有人驾驶,汽车就是个机器:不行,换成机器人自己有生命有性格;满地跑不要紧,要有正反派,你一枪我一炮来打仗。身为动画片的广告拍了,送给电视台来放。咱们那会儿没见过这招数,认为这是“内容资源”,而不是“广告”,资源需要付费,广告需要收费,人家白给,那干嘛不放?据说放了段时间,发现不对,禁播,但已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把“内容”与“广告”区分,而用低成本高影响力的资源做宣传,正是现在视频网站“种子视频”的做法。老美20年前已经在开发了)。

 

  不得不说,美国人不单是在给产品做推广,而且是在给这个品牌创造生命力。他们按照好莱坞、梦工厂们对动画片一样的手法,像造“美国梦”英雄一样地打造变形金刚。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品牌有了自我生长的能力,能自己新陈代谢,催生影响力和吸引力。二十年中,它就算过时,也神奇般地变得永远不会“过气”。

 

  这种现象就是时尚圈里的经典轮回。有句话:THE FASHION IS CHANGEABLE, BUT THE CLASSIC IS ETERNAL. 时尚是不断的轮回,只有经典的才会有恒久的价值。但经典不会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十年如一日地陪着你。经典的价值在于,在轮回这个时尚圈、甚至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过程中,有些东西永远能在一个时间周期后,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它们能被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后再拿出来,适当做些改变,依旧冲击人们的眼球和心灵。它们不是简单的流行,在某一年,某个季度,某个日子中汹涌而来,在未来的生活中就再也不会出现。它们是时尚,所以能够在轮回中保存生命力,在不同的时间结点反复爆发。

 

  变形金刚似乎就成了这样的品牌,有生命力,禁得起时间考验,受得了粉丝积淀,在轮回中继续力量。等到2007年,第一部真人电影爆发的那一刻,所以因为这个品牌激动过的男女老少,都能迅速贡献激情,把这个经典光速般捧到高潮。因为他们本来就从没离开,风潮过了,大众不那么感兴趣了,他们也就平常过着生活。但只要有一个火苗,这些生命力想烧起来,也丝毫不困难。

 

  我想,任何与文化创意、流行相关的东西,照着这个反向和高度来努力,才能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作品或者品牌。不论是玩具、动画,还是流行歌曲、电影小说、设计建筑。十年、二十年前的流行歌曲,现在还有不少我们一想起来就能称之为“经典”,现在还有多少首歌能如此呢?我们今天做的设计,有多少会像包豪斯时代的导师们做的东西一样,成为后代工业产品的模版,年复一年的生产、改良、应用呢?我觉得与创意和文化有关的产品,都应该除了产品机械属性,还有“尊严”这么个属性。没有这么一股精神上的高贵感,和自我偏执,那就注定与“流芳”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关系,更不用说流芳多少年了。

 

  《变形金刚》好像也最后一部电影了,但这个经典既然已经塑造出来,它的生命力也就很难消磨掉。说不定过个十年,另外一种形式的变形金刚还会出来炸醒咱们的记忆。有多少人在《变形金刚1》的真人电影里,看见大黄蜂咔咔咔咔一变形,全身起鸡皮疙瘩,甚至热泪盈眶;看完电影,路上看见每辆发动机一轰隆隆响的车,都觉得要变形站起来的?十年后,我们照样会如此。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

    蔡明推荐文章:


    触动群体记忆的设计

    创意工业化

    未来30年我们期待怎样的设计师

    追随者与革命者

    为什么我们钟情简约

    “命题作文”下的雷人设计

    非要去亚马逊河雇工的米兰老板

    “新运动家生活方式”的思考

    缠绵悱恻的音乐与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