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香奈儿奢侈品艺术时尚家居 |
分类: 艺术·家居 |
艺术是顶级奢侈品最好的伙伴。艺术的纯粹文化气息有利于淡化直白的商业形象,且最顶级的品牌,创始理念就与它们那个时代的艺术,存在各种深厚渊源。
它就像游牧民族的居所,跟着主人一起四处流浪。刚在香港看过它,你却在新闻里,看到一模一样的东西出现在东京市郊。眨眼功夫,它又穿越地球来到纽约。这是个名副其实的移动城堡。
场馆设计师是Zaha Hadid。你可以质疑这位伊拉克出生的英国女士的身材,但无法质疑她的建筑和艺术思想。作为建筑界诺贝尔普利兹克奖得主,一个小细节也能看到她的审美。眼影浅紫,唇彩紫红,指甲深红。层次鲜明渐变,整体而又个性。
再比如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的酒店,就是出自她之手。
艺术馆的外形创意来自下面这个手提包,香奈尔2.55菱格纹手袋。其实不止外形,建筑本身就延续了手袋的概念——想带走就能带走(说拆就拆)。2.55菱格纹出生于1952年,是香奈尔夫人亲手的传奇。为了向经典致敬,Hadid设计艺术馆时,每个结构单元的宽度都不超过2.55米。
艺术馆顶篷的高科技玻璃,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调整室内温度,也可以让阳光透射到场馆内。其中一块大玻璃片是供敞篷用的,打破室内室外的分界。
里边的场景用一个词就可以很好地形容:曲径通幽。你永远无法一览无余,每样艺术品都被安置在单独的场景里。有台阶,有幕帘,有狭窄的走道,光线明暗也不同。这种魔幻般的陌生感,是引发好奇心的最好媒介。而且从内部看墙壁上那将近两千块钢板的接口,也会产生空间透视的节奏感。
参观者在里边会有全新的体验。每人会领到一个MP3,这不是故宫的导游机,而是艺术家们参与构思的语音导赏和显露指引,因为展馆内没有一块牌子和箭头来导向,只有MP3里的——“现在站起来,向左走,不要上楼梯”、“迎着光线站一会儿,然后慢慢走下台阶,一、二、三……”这种视听享受,是真正将各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做到的虚幻场景。以前在国内的艺术展,尚无此境界者。
参展的艺术品有二十多件,就不一一说了。看一个瑞士艺术家Fleury做的经典2.55包,注意看比例。左边那个化妆盒,实际是一个屏幕。里边放的片子叫《水晶时装突击队》,几个荷枪实弹的火爆美女,对着一群Chanel手袋乱枪扫射。
我决定写这篇东西,有一个理由是:也许我们再也看不到了这个艺术馆了。这一场实验美学2008年2月在香港揭幕,之后空降了东京、纽约,计划还要走过伦敦、莫斯科,直到2010年回到巴黎。可惜——金融危机了。香奈尔和许多企业一样,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在2009年停下一些“不赚钱的项目”。毕竟驱动一个移动城堡这件事,不是拨弄几个按钮,它就自己飞走那么简单。不过辩证地看,金融危机也是艺术专心沉淀和创作的好时机。跟企业一样,到练内功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