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摩根士丹利投资博洛尼的新闻发布会召开以后,这两天电话不断,有朋友打来祝贺的,有媒体的,有约专访的,有电话采访的,居然还有媒体托关系找熟人希望能够进行采访的,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受关注,居然火到采访还要走后门儿了,一下有了明星的感觉。不知是关注我的新发型,还是关注这次合作。反正都是托摩根士丹利的福。
结果在我接到的这些来电中,大多还是想了解我们同摩根士丹利合作的详细内容而不是我的新发型(稍微有点失落)。在发布会以前我们公司这边刚制定了保密制度,我是不敢讲这些内容的。可是在发布会上公司的CFO孙宇同志已经说漏了,所以我也敢来说一下我们和摩根士丹利是如何在资本市场跳起华尔兹的。不然,回到公司CFO一定会PK我这个CEO一顿。在公司我现在还经常要听COO,CFO,CIO等等CXO的,反正一堆o我都不敢开罪。这个就是前年的弘毅投资加入后给公司带来的变化。
迟来的舞伴
我们和第二批投资者的接触最早是在五月份的时候,在一次由投资界的专业机构和专业分析师做的,“中国最具投资潜力50强”评选活动中,博洛尼是第25名(这类评选是融资之必备良药)。这个信息被投资界知道了以后,在五月底一些基金开始陆续跟我联系,这一轮实际上当时有将近20家投资公司在跟我们谈。而摩根士丹利的正式进入是在6月中旬的事情,是个十足的晚到者。
摩根是第三者
这里有一个花絮是,在摩根士丹利跟我们谈判前,德意志银行是与我们谈判进展最快的公司。德意志银行已经PK掉另外一家公司,跟我们签了一个合同,而且他们做尽职调查的团队已经进驻了一个星期。在这个时候摩根士丹利才进入的,所以摩根士丹利一定要赶在德意志银行的承诺前我们才能跟他操作,否则我们只能跟德意志银行进行。按先后来说德意志银行是我最先的舞伴,而摩根士丹利却是第三者。
摩根为何上赶着给钱
摩根士丹利仅仅用三个月办完手续,上赶着投钱给我们,用他们两位董事总经理的话来说是“蔡明准备做什么我们就准备投什么。”当然,除了他们对我个人的信任,城市化+住宅消费需求是他们对这个行业利好的基本判断。他们认定不断发展的城市化驱动了房地产市场,而家居行业跟房地产关联度非常强,所以说这两年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应该讲它必然带动了家居行业整体的发展。同时,不断增长的人居住宅消费需求,为家居行业中高端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博洛尼高端品牌的形象,有助于把握不断增长的中高端市场。
商业模式也是他们非常关注的方面(看来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也是融资利器)。他们给我们的商业模式的定位是“IBM+苹果”。博洛尼的商业模式是提供家居整体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先者,我们在本身拥有很强的服务能力的同时也有很强针对终端客户量身打造的设计能力,强调服务跟产品并重的。IBM就是优秀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苹果则代表着生活方式,倡导时尚与潮流。我们恰恰是融二者之长。
我不接受“对赌协议”
在我们与摩根士丹利的协议中没有对赌条款,所以我们就不存在所谓的“对赌协议”。这主要是因为我认为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一直都不接受对方的对赌条款,连谈都没有谈过。对赌就是说,如果明年增长率是60%,应该占10%的股份,如果达不到我就要占你15%,往往是这样的,非常残酷。
同摩根士丹利谈合作的时候,我谈到我在第一次和联想合作的例子,我和联想第一次是有对赌条款的,我说我没有因为对赌条款,为了增加一年的利润,就将有利于长远发展但短期之内影响我利润的项目砍掉。所以我们第一年投资上海是很大亏损的,不能说我第一年对赌,我第一年就不动上海,这样我们利润会提高,不会亏损。但我知道我们上海提前迈出这一步棋对我们以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做了。我觉得还是一个相互间的信任,所以我们最后是互相相信,认为我们能够互相相信,没有写进对赌条款里。
后记:一场被遗忘的发布会
也有人问,为什么3个月后才办发布会?这里还有一个小的插曲,这是一个迟来的,曾经被遗忘的发布会。因为本身对于我们来讲,企业的融资只是我们企业发展进程中一个环节,融资并不是我们根本的目的。在市场部进行全年公司信息盘点的时候发现居然遗漏了这个事情,就说搞一次发布会吧,我也有这次发布会的初衷,所以就办了这个发布会,就有了蔡版披头士造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