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 |
分类: 商界·营销 |
上周五,“北京建筑与室内设计师俱乐部”成立,
对于国内设计师群体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对于设计师这个非常需要信息共享的群体,沙龙、聚会尤为重要。第一,即使有互联网,也没有人能神通到随时掌握所有时尚风向。第二,设计本身是很复杂的脑力活动,更需要头脑风暴似的交流。就像文人的诗会,艺术家的茶会一样。在一个特定的氛围,同一领域的人们研讨专业问题,互相之间才能迸发灵感的火花。
国内的设计师其实很缺乏这样的环境。第一是因为学术讨论的氛围不浓。这个问题有企业的责任,你如果只要求设计师做一块桌布,他很可能这辈子不会做时装。我们的企业没有给设计师足够的空间和基础研发的条件,又把最大量的需求定位在简单重复上,造成了设计师研究国际流行,甚至未来趋势的动力不足,疲于应付一个又一个流程化工作。当然现在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设计对于产品附加值的非凡作用,这一问题将得到很好对待。
成立仪式上我祝贺俱乐部成立的同时,
也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设计师出现
第二个原因是公司之间、帮派之间壁垒太多。很多学校、公司的设计师自成一派,工作流动倒是挺多,彼此交流却是少之又少。即使是同一公司的设计师,也要提防别人超过自己,只想吸纳不想贡献。美国的魔术师联盟在六、七十年代也是这样一个情况,结果生意惨淡,没有创新,观众越来越少。魔术师们痛定思痛,开始频频组织行业聚会,彼此分享拿手绝活,交流表演经验,让魔术重新焕发生机。他们并不忌讳自己的“独门绝学”被别人使用,如果没有交流,这个行业就会因为失去创造力而枯萎掉。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商人,只是每人都相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我一直在说设计,创意,又做为中国设计这样的活动,所有这些都需要设计师的参与。国内设计师需要更好的交流空间,比如设计师俱乐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文人以诗会友,设计师也要以灵感会友,思想就像粒子,静止时没有动量,彼此冲撞交错才有了惊人能量。如果闭关空想能成设计大师,我就不那么发愁中国没有好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