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制造升级需要“拿来主义”

(2007-10-18 10:57:13)
标签:

产经/公司

分类: 商界·营销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从来不算制造强国。过去十年,整个中国制造业做了三件事,一是抓住全球制造转移的机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二是形成了聚集的比较优势;三是形成了聚集的企业文化。趋势是良好的,但具体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却面临很多挑战和困惑。

 

  中国制造近期危机重重,宠物食品掺入有害物质、轮胎缺陷、甚至利达玩具因为制造问题被美国质疑、召回,负责人难堪压力上吊自杀。质量要求、环保标准、各种规定让中国企业应接不暇。美国媒体向来有敌对情绪,但“中国人先是抢走了我们的工作,后来又试图毒死我们的宠物,现在又想毒死我们的孩子”这种言论出来,无论如何都对中国制造造成巨大冲击。

 

  中国制造的问题出在哪里?并非真的质量差,我看2006年日本进口食品的合格率,中国还在美国欧盟之上,99.2%的合格率。关键是两个问题,一是“价廉质低”的市场印象,二是质量控制体系的不完善。

 

中国制造升级需要“拿来主义”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靠的是人力、资源成本,和规模化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物美价廉”是我们的想法,“廉必质低”是外国人的观念。凭借价格打入了国际市场,但开始就被定义了低端档次。而在质量控制方面,虽然制造工艺并不逊色,但整体监管、抽样审查等流程体系非常混乱,给人手工作坊的印象,没有工业化严谨标准,更降低了在国际市场的档次。

 

  其实横向比较,二十年前的日韩同样经历过中国的困惑。丰田刚刚出口美国时被认为是无法保证行驶安全的儿童玩具,三星的电子产品也被贴上便宜没好货的标签。能够达到今天的认知度,他们其实是“拿来”了很多经验。

 

  西方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现成的教科书,如何有效利用少走弯路是关键。丰田汽车在进入美国市场后聘请美国本土专家掌舵质量把控,引入最先进的流程控制。这一举动的威力不亚于技术人员的引进,质量控制体系不是一个简单的ISO,之间的管理协调就像对公司的行政管理一样重要,没有一套标准体系,生产工艺的优势也无法发挥。而聘用拥有西方国家成熟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最快速度接触核心,“拿来”最优秀的东西。丰田汽车之后随即推出JIT(Just In Time)生产管理系统改变了美国人对它的印象。标准化生产让丰田价廉但同样拥有良好的质量控制,使生产达到有序化,无浪费。

 

中国制造升级需要“拿来主义”

想完成一个空间,系统化的管理控制更为重要

 

  中国家居业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们在主材生产、家具制造上有相当不错的水准,但装修、出厂检验一系列项目管理都有问题。装修现场还像游击队,想到什么干什么,一份任务时间表经常更改拖延,项目经理自身都不明确流程,无法高效率执行。

 

中国制造升级需要“拿来主义”

钛马赫施工中的“悬浮式”地面,工艺流程清晰

 

  比如钛马赫施工,是德国的一套装修质量管理体系。它对装修中的细节:卫生间管道隔音、多层地板、卫生间通风清洁等有着一整套施工方法。在整体施工上同样有着系统化流程。这样一个项目管理技术,我们将它最核心的管理人员“拿来”,完善国内装修项目,搭建起一套让客户能都看懂的体系,对整个工程放心。

 

  从家居到其它行业,中国制造也应该吸取经验,弘扬“拿来主义”,不仅引进工艺、产品、设计,更要在项目管理、质量控制上迅速吸取经验。依靠管理整合的最后成品才是关键。有了源自西方的先进体系,中国制造能够更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核心,提高硬件实力与产品认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