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设计的土壤缺水少光

(2007-08-29 01:42:26)
标签:

家居/装修

分类: 先锋·设计

  1999个性化居住;2000探索新空间;2001家居时尚化;2002艺术栖居;2003朴素生活;2004品质和创意;2005奢侈与混搭;2006风格无边界。

 

  这是《时尚家居》七周年庆时,这一行业大型媒体对七年国人居住情况的一个总结,涉及国人的生活方式、设计偏好、居住习惯与追求方向。不过觉不觉得一年一风格,居住理念变化得比居住地点还快?

 

  我看理由很简单,中国的设计、文化有悠久传统,不过真正说到“当代设计”,我们没几年历史也没多少根基,想挖掘出自身的一些元素沉淀成型非常困难。人生活在现代自然不能完全仿古,而现实又没什么好参考的,于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很游离,总是在变,今天向往欧洲古典明天推崇地中海乡村后天中式风格,成就了这一段家居历史的多姿多彩。

 

中国设计的土壤缺水少光

不经意间设计感就会凸现

 

  每个高速发展中的国家都经历过精神生活剧变的年代,这没什么好回避的,认清形势就要有针对性地追赶。中国设计追赶世界潮流需要有肥沃的土壤,不过我们的环境不容乐观。

 

  一块土壤最基本的需要水份阳光。水是基础,就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设计的基础是为设计埋单的单元,就是我们的企业。但实际上肯埋单的企业非常少。抄袭太容易,成本低,很多企业都不愿进行研发设计,直接进行拿来主义的生产。这种拿来主义的低门槛则造成了中国老是在一种低水平线上与国外厂商进行价格竞争,就是我说过的以成本对抗设计。而且中国的设计师越来越像程序师,做项目做起来都像解方程式一样,只进行最被客户认可的高效率简单重复工作。客户的要求造就了设计土壤的水份不足。

 

中国设计的土壤缺水少光

 

  阳光则是外部环境的促进。严格来说,中国的设计师尚未摆脱个人作坊,单打独斗的初始阶段,产业化不明显。整体工业链没有形成,互相促进和资源优化就无法形成。而且国人的审美能力依旧不高,从客户到消费者都是如此。没有需求怎么能刺激供给。

 

  中国设计的土壤看起来很美好,但还需要多加耕耘。设计的力量能让Armani和Versace卖天价却仍在全球受追捧;可以让索尼三星在世界各地销售却远离反倾销的麻烦。设计是最好的产品附加值之一,这点我坚信不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