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抢沙发博洛尼蔡明互联网最高楼 |
分类: 生活·心情 |
抢30万真沙发,史上最高的楼从这里动工
互联网史上最高楼,2007年7月12日12:00,于新浪博客破土动工。新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也许就要诞生,你是否是缔造历史的一份子……
7月12日 12:00-7月15日12:00,72小时,一起盖楼抢沙发!
第一楼;以及第5000楼开始的每5000整数倍楼层回帖网友,抢得1520元单人位沙发一件
![]() |
![]() |
从第1000楼开始,每1000整数倍楼层回帖网友,抢得舒适沙发靠垫一个(靠垫材质为长毛绒) |
|
|
|
第20万楼,抢得5万元沙发一套; |
第30万楼,抢得8万元沙发一套 |
(以上5奖项不可兼得)
最具创意楼层5个,抢得5380元三人位沙发一件。
从抢沙发说到沙发的设计,说到中国的设计,那么中国有没有设计?如果说没有,但现在做设计的一抓一把;说有,可一个个大型设计招标活动中中标的大都是外国设计师。
我认为没有。
为中国设计
从家居看设计的简单模仿
从我最熟悉的家居业说开:去年中国家具出口额174.65亿美元,占据全球重要地位。这说明我们的家具设计很强了么?其实中国家具庞大而不强大,我们依靠着尚且存在的成本优势,维持着制造大国的运作,用仿制取代设计,用成本抵抗文化。
国际大型展会有些展位谢绝中国普通游客参观,盖因国内企业“借鉴”的能力令国际大牌杯弓蛇影:我们这一尚未成熟的市场形成了这一环境,早期的设计要挣第一桶金没有太多时间思考,而现在国内市场量的需求与行业规范的落后,使得借鉴的途径太简单,效率太高。从另一个角度看,国内高端市场几乎全部被洋家具占领,国内厂商赖以生存的仅仅是靠原材料取胜的红木家具。说中国有设计,为什么产品无法挤入体现民众对家具更高需求层次的高档,而只能用数量与成本占据其它市场呢?
中国还没有培养顶级设计师的土壤
日本在70、80年代,三宅一生、高田贤三、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一批顶级大师崛起,根植于日本的民族观念、习俗和价值观,张扬着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的东西,征服了包括巴黎与全世界。而在全球各个顶级秀场、工程招标中,中国有几名设计师能够带给我们这种惊喜?为什么中国的顶级设计师迟迟没有出现?
设计师的成长需要土壤,企业、市场、文化与机会。没有企业埋单,设计师没有怎么能有空间有时间进行一些没有短期效应的积累性尝试工作?人们都说,意大利人流淌着设计的血液。但二战后意大利设计的崛起并不单纯是民族的爆发,而是大批意大利企业看重设计的增值潜力,重金在全球招募顶级设计师。大师开阔了本土设计师的视野,让后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机会,而企业的不断需求又让他们得到实践机会。因此现在在所有人眼中,“意大利人流荡着设计的血液”。中国人不会没有设计的天赋,但关键在于我们土壤的栽培。
在国外,设计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每年的产值都很高。而在国内客户的眼里,做设计就像街边擦皮鞋的一样简单,因为所需的仅仅是临摹与改造。久而久之,设计师们也慢慢变成只会擦鞋了。没有扶持没有需求,这样的环境能造就出大师么?
邻国经验
今天产品技术日益趋同,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就是服务,还有满足美学、心理学这些方面需求的设计
韩国政府很大力气扶植设计,企业也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 LG、三星这些厂商在家电、IT领域异军突起,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全球化运营。
这两年在IF、CES这些世界级电子产品设计赛里,韩国企业赢得了很多奖项。三星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很大部分靠的是设计;LG在CDMA手机上坐了老大,在家电和IT消费类产品上也站稳脚跟,靠的也是设计。
这些企业在在设计上毫不吝啬,三星有技术院,有设计实验室,有艺术设计院,在全球招募有能力的设计人员,赋予设计人员更大的权力。他们每年销售额的8%放到设计中,05年这笔费用超过50亿美元。而中国需要更多的企业有这样的意识与先觉。
老蔡抛砖引玉,希望我们的玉砸出可以拥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互联网最高楼。你认为中国有设计么?怎样才能为中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