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日拜三贤,烟雨临川梦

(2011-11-09 20:03:58)
标签:

杂谈

今天一大早驱车前往文港(原属临川,现归进贤),拜访北宋初期名相晏殊故里,淅淅沥沥的小雨,虽然把空气洗的干净,却路面搅拌得有点脏乱,看不到传说中的名胜,也感受不到宋时的气韵,倒是随处可见的毛笔厂和毛笔店增添了些许文人墨客的情怀,除了买点毛笔,无有他事。

 

晏殊的《浣溪沙》留有千古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境悟非凡夫俗子能读懂,却也是一代名相对世间的无奈。转眼千余载,晏殊和儿子晏几道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遗产,但后人却未能承续其学,徒有在一支毛笔中谋财生金。我在小雨中默辞而去,于此心生瘀伤。

 

与晏殊故里相隔四十余里,即是抚州市,王安石与汤显祖的纪念馆各坐一隅,在细雨凉风的伴奏下,更似一首凄凉的临川旧梦。走进王安石纪念馆,只见到稀疏几个人,楼台亭阁曲折迂回,便有江南府邸的一番意趣,幽静得让我仿佛听到荆公穿透时光的与宋神宗纵论新政的豪言壮语。

 

与晏殊相比,王荆公的宰相一职就做的更艰难,也更显临川才子的雄才大志,可惜宋室满朝腐朽的臣子让王荆公的改革寸步难行,要不是遇上一代明帝——宋神宗,王安石早就成了保守派的阶下囚。每每思及先贤,义愤之气怵然而起,只可惜我乃无能之后辈,无法复兴王荆公之明志。

 

身前革新难行,身后非议荡荡,王安石仙逝之后,保守派领袖司马光几乎全部废止了新法,更要命的是,连王安石的学术论著几遭灭顶之灾,后来的儒学和史官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居然把宋朝灭亡的责任扣在王安石的头上,《宋史》可能是二十四史中最失真的一部,算是造谣中伤史。

 

幸亏的是,历史总有无数双明亮的眼睛在阅读,王安石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洗尽了身上被人暗算的污渍,终究是一代名相、文学家。我才拙学略,谨作一首小诗,以表后生对先贤之无限敬意,《王荆公颂》千古临川一先生,两袖清风洗乾坤;东坡倾斜司马垮,满朝腐朽断宋魂。

 

沉默良久,我从宋史中醒悟过来,过去的一切早如云烟,如今的王安石纪念馆也是清凉凄静,门庭冷落。作为后辈,虽然读了不少王荆公的书,但也是第一次去瞻仰王荆公,心中不免有些愧意。有谚云:临川才子金溪书,这是古时临川的美誉,如今却难产才子,才子难产,悲矣!

 

顺着临川大道,转了几个湾,不知不觉到了汤显祖纪念馆。在下雨的天,瞻仰汤显祖却是如临梦境,馆内显得更加开阔,亭台廊榭舒展许多,湖面被风雨弄得满是褶皱。清远楼内陈列了很多关于汤显祖的资料以及书画作品,把汤显祖的人生历程和著名剧作“临川四梦”一一展现。

 

也许是年少轻狂,也许是不谙明剧,从高中到大学我都很少去阅读汤显祖的著作,也不甚了解其人其事;只是工作之后,每每说起自己的故乡是“才子之乡”,如果连汤显祖的身世与著作都不能和朋友倾谈一二,那可就妄为抚州后生,于是在工作之余会略阅先贤汤显祖的作品。

 

可能你不知道汤显祖,但是你一定知道《牡丹亭》,这就是作品的力量,正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把临川才子文化推到了极致,却也铸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几百年来,无人能翻越汤显祖的才华之峰,甚至连半山腰都无法攀及,只能仰视其高耸入云的天才神韵。

 

今天我深有感触,正所谓“一日拜三贤,烟雨临川梦;风华尽逝去,何时再辉煌!”

 

 

2011年11月9日

乐砚仲

于抚州故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奢侈品漩涡
后一篇:《在远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