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财评经论 |
舞伴,我们一起来即兴表演吧!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第三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笔者也是半个舞蹈爱好者,自然不会捺下连日来精彩绝伦的赛事节目,从头到尾看得津津有味。参赛者个个身怀绝技,真乃中国新一代舞林高手。然而,在综合素质测评中选手们的表现则令人大跌眼睛。综合素质测评分两部分,一是选择题,以文学(包括舞蹈)基础知识为主;二是即兴表演,根据一个话题参赛选手现场表演一段舞蹈。
选择题成了大部分选手的难题,也是三届舞蹈大赛的通病,文化知识成了舞蹈人员最大的软肋。正如某评委在本届大赛中回答场外观众的提问“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时说,一是身体条件要好,二是文化素质过硬,三是勤学苦练。显然这位评委是在暗示本届大赛的舞蹈选手的文化素质还有很大的欠缺,亟待提高。
但笔者看了6场比赛的即兴表演之后发现,选手们最缺的不是文化素质,而是合作精神。每当双人舞或群舞结束时,都需要一位选手代表参加综合素质测评,选择题之后就是即兴表演,这时主持人朱军总是不忘问一问:“是否与舞伴一起表演?”绝大多数参加综合素质测评的演员回答:“不要,自己表演就行。”
其实,本届舞蹈大赛上有很多即兴表演话题适合群舞或双人舞,需要舞伴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展现话题的舞蹈意境。比如“调皮的小企鹅”这一舞蹈话题,怎样才能表演得惟妙惟肖?以笔者愚见,在一群企鹅(或一两只企鹅)中体现一只小企鹅的调皮是比较容易处理的,群舞可能是最佳的表演方式。但参赛者放弃了众多舞伴的绝好资源,孤身上阵,不仅没能表现出小企鹅的调皮,还显得动作粗糙干瘪。
为什么会这样呢?众所周知,即兴表演主要考察参赛选手的领悟能力和现场处理能力。从年龄来看,参赛选手大多二三十岁,最小的也有十六岁,他们的领悟能力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表演结果也表明他们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那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他们现场处理能力太差,即兴处理两人或多人的舞台关系则更加困难,缺乏合作精神。没有舞伴的即兴表演可以随身所欲,天马行空;有舞伴的即兴表演处处受限制,一举一动需默契配合方能舞韵十足,否则场面混乱,尴尬难堪。
在缺乏合作精神答案的背后可能还有一个更感性的原因。对我国绝大多数文艺工作者来说,在中央电视台露脸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更何况这些即将走向社会的舞蹈新人,因此每位参加综合素质测评的演员尽量“独自跳舞”,充分展示个人才华;而一旦让舞伴一起来即兴表演,露脸的机会就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有被抢风头的危险。
实际上,CCTV舞蹈电视大赛“即兴表演”暴露的问题——缺乏合作精神,不仅仅存在于年轻舞蹈演员身上,而是我国新一代年轻人的通病,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性问题。随着社会个性化思想以及拜金主义日渐深入,“蜜罐”中长大的现代年轻人自我意识愈发膨胀,对我国传统美德“团结合作”熟视无睹,淡漠有加。
笔者认为,我们的现实生活不是排练好的舞蹈,而是一场场即兴表演。每个人每一天表演的节目都是新的,舞台环境是新的,舞伴是新的,观众也是新的……。如果谁想尽情地表演,获得鲜花与掌声,就必须学会与“舞伴”合作,一起即兴表演,“独舞”是不可能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