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萨苏
萨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9,243,969
  • 关注人气:366,6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创期的人民海军何以如此凶猛地挑战大英帝国海军?

(2016-04-17 20:51:39)
分类: 千里天狼 (军事, 历史)
1953年中英珠江口海战(下)
初创期的人民海军何以如此凶猛地挑战大英帝国海军?
 1323号炮艇侧舷被击穿的一个大窟窿,推测中国海军在海战中第一发命中的大口径炮弹便是击中此处

英军对于此战中谁先开火的描述还算比较客观,称中方为了表达要求1323号艇停航接受检查的严肃性,先打了一排小口径炮弹。这排炮弹显然是意图警告,而不是对着英国炮艇打的。

梅里曼中尉的回答是不予理睬,立即率艇掉头并增速,试图以最高速脱离。这时,中国海军的大口径炮弹打了过来。

第一发命中的大口径炮弹击穿了英国炮艇的机舱,在左舷留下一个大洞但没有爆炸。没想到中国海军如此凶猛的英军官兵本来还有几个站在露天,见此情景纷纷逃向驾驶室,那里多少有一点儿装甲防护。

初创期的人民海军何以如此凶猛地挑战大英帝国海军?
 按照当时内河炮艇的标准设计,HDML艇的驾驶室有着宽敞的舷窗,但在战斗中可用装甲盖板遮护

一片混乱中克莱佛比较镇定,他冲进机舱检查被击伤的部位,发现那枚没有爆炸的炮弹正躺在甲板上。克莱佛咬着牙把这颗滚烫的炮弹抛入了海中。

梅里曼中尉下令“站炮位还击”。几乎在同时,中国炮舰上的机关炮横扫了1323号炮艇的木质船壳,摧毁了电台。一颗炮弹摧毁了舰桥并重创了正在那里指挥的梅里曼中尉,切断了他的双腿和右臂。梅里曼高呼求援,要求船员给他拿吗啡来镇痛。但是当克莱佛好不容易打开军舰上的急救箱,却发现这位倒霉的舰长早已将其当成了储物箱,里面放了一台六分仪和一些文件,却完全没有药物的踪影。梅里曼中尉在归途中因为流血过多而死亡。

初创期的人民海军何以如此凶猛地挑战大英帝国海军?
 被击中后一片狼藉的1323号上甲板,可以看到其上层建筑的舷窗已经被用装甲盖板关死,但这种可以抵挡机枪的装甲面对威力更大的火炮和罐头盒没什么两样

这时,中国海军的炮弹还在不断命中,击毙了躲在驾驶舱中的所有英国水兵,艇首四十毫米博福斯炮的弹药箱被击中殉爆,该艇失去了反击的能力。

中国海军的炮弹和机枪不断命中,在几分钟里便有六名英军战死,其中包括一名皇家香港防卫队临时抽调上艇的会计E.F.高佛上尉。五人在战斗中负伤,该艇的机舱燃起了大火。

克莱佛之所以后来被称作英雄便是因为此时的表现。他设法扑灭了在轮机舱燃烧起来的火灾,并设法打开一块甲板来修复电信线路,而后努力试图与香港当局设在外岛上的警署哨所取得联系——这应该是1323号艇离得最近的友军。

此时,注意到这边海面上发生了战斗,并有己方舰只负伤,两架正在附近空域进行训练的英军蚊式战斗轰炸机匆忙赶来支援。
初创期的人民海军何以如此凶猛地挑战大英帝国海军?
 驻香港的英国皇家空军蚊式战斗轰炸机,这种飞机在不列颠之战中曾大显神威,但由于后机身是木制的而比喷火式等全金属战斗机性能稍逊

不过,因为这两架飞机在进行训练,并没有携带武器,所以它们能做的只能是做出俯冲轰炸的架势来,试图吸引中方火力掩护1323号撤离。

克莱佛接管了驾驶室,1323艇狼狈地撤向大澳锚地。发动机已经损坏,而上层舰桥上流下来的鲜血还在不断滴落。克莱佛下令两名没有受伤的同事斯托克斯·米尼尔和克拉克协助自己。他们努力把速度降下来,以免“瘸腿”的发动机雪上加霜。

这时风力开始增加,浪涌加大,但在克莱佛的努力之下,1323艇尽量靠近海岸行驶,总算撑到了友军的到来。一艘香港的巡逻艇开来,拖带着1323号缓缓退出战场。而原来在将军澳锚地担任巡逻任务的康科德号驱逐舰则迅速开往现场掩护。

挣扎着返回大澳锚地的这艘炮艇上下遍布弹洞,让友舰惊讶不已,据统计,该舰仅76毫米炮弹就挨了八发,只是由于艇体是木制,有些炮弹穿透船体并没有爆炸,才使它得以不沉。

初创期的人民海军何以如此凶猛地挑战大英帝国海军?
 HMS R63康科德号是一艘排水量两千多吨C级驱逐舰,装备4门114毫米炮,而其航速高达36节,可能因此被派出执行这一紧急救援任务

中国军舰没有追击,从1323号出航到狼狈而回,一共三个小时,真正的战斗时间仅仅几分钟,但对1323号炮艇上的英军官兵来说,这大概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三个小时了。

有意思的是,尽管英方关于这次海战有相当详细的报道,但我国的主流媒体上,却难觅其踪迹。这是一次规模甚小的战斗,但如果不是这些清晰的照片,甚至很难想象初创的人民海军会如此凶猛地挑战大英帝国的海军。“日不落帝国”的海上力量,可是称霸世界两百年的。

是哪条战舰,在谁的指挥下进行了这次颇有象征意义的挑战呢?这次战斗是预先谋划好的,还是偶发的?

然而这场战斗并非无迹可寻,最初能够找到的相关资料,是从外交档案中发现的。

1953年中英珠江口海战(补)

在九月九日海战之后,英国驻中国第一任代办杜维廉(Humphrey Trevelyan)于九月十二日向中国方面提出照会,表示抗议。到底是老牌帝国,在这种事情上反应相当快。

但中国方面也毫不示弱。
初创期的人民海军何以如此凶猛地挑战大英帝国海军?初创期的人民海军何以如此凶猛地挑战大英帝国海军?
 杜维廉是英国外交老手,我国方面出面处理这一事件的章汉夫则是中国外交“章氏五杰”中人物,双方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接到英方抗议后,中国方面没有急于回复,而是进行了细致认真的调查,于九月二十九日向英方复函,清楚地以事实为依据,从中方立场对这一事件经过做出了表达。其内容如下:

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章汉夫副部长于九月二十九日送交英国政府谈判代表杜维廉公函一件,对其九月十二日来函予以答复。复文全文如下:

杜维廉代表先生:

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二日第二一三号来文业经收悉。兹奉命作如下答复,请转知英国政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所得已经证实了的报告,九月九日十四时四分(当地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巡逻用舰艇在珠江口内内伶仃岛西南及横洲间的海面上驶行之际,发现有未悬任何国旗的武装炮艇一艘向其驶来,当即以国际信号发出询问。该形迹可疑来意不明的炮艇并不置答,仍加速急驶前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巡逻舰艇鉴于该处海面上多时以来常有海盗船艇扰乱活动,乃向空发炮三发,警告该艇停车。该来艇不但不予理会,反而更加向我舰艇急冲挑衅,中华人民共和国舰艇再度向空发炮二发,予以警告。此时该形迹可疑的来艇突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舰艇进攻,发炮十余发;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舰艇为了自卫乃予以还击。结果该进犯的炮艇始向南面大海逃去。

根据以上事实及来文所述,现可判明:该未悬任何国旗并对国际信号不予理会、无视一再警告、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舰艇挑衅并进行突袭的炮艇,即系英国海军的炮艇。

又据确报,九月九日十四时十八分至十五时五分之间,有可辨认确属于英国政府的“蚊式”战斗轰炸机二架先后向在珠江口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舰艇俯冲扫射,并侵入内伶仃岛上空,企图寻衅,经该岛上防空部队抗击后,始行向香港方面飞去。

事实经过既系如此,中央人民政府对于英国政府所提抗议认为不能接受。中央人民政府对英国海军炮艇及英国“蚊式”战斗轰炸机的上述挑衅和突袭的行动,向英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并希望英国政府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此类事件之再度发生。

顺向阁下表示最崇高之敬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长

章汉夫

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九日于北京

初创期的人民海军何以如此凶猛地挑战大英帝国海军?
 和姊妹舰1329号并排停靠的1323号艇,可以清晰地进行对比,辨认出其遭到攻击后桅杆折断、遍体鳞伤的损坏状况

这份照会明确地认证了事件中各项事实,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方曾悬国际信号旗和放空炮警告其停车等,与英方自己的记录较为吻合。仅第二次警告中方描述的是放空炮,而英方则描述被击中一发未爆弹(英军推测可能是中方有意使用教练弹进行严重警告),而英方向中国军舰射击的时间恰在梅里曼中尉下达“站炮位还击”之后,尽管英方用春秋笔法予以掩饰,但也没有否认艇员接受命令后进行射击。这样的春秋笔法同样体现在战斗发生的地点上。英方一方面称1323号艇按计划活动于国际水域,另一方面含糊地说明梅里曼中尉有对中方进行挑衅的习惯,且有记录称中方警告射击时1323艇位于“距离中国领海边界仅一英里处”,又称“此处领海界线划得很不清晰”,其实已经间接承认了英艇可能进入了中国领海,而中方的抗议则清晰表明这次战斗就是发生在中国领海内,位于内伶仃岛和横洲之间的珠江口内。

要说中方调查结果中有不准确的地方,那就是英方的蚊式战斗机因为没有载弹,虽然进行了俯冲,却不大可能进行扫射。

因为这件事的调查结果清晰,中方对于国际法的掌握准确,自知理亏的英方此后未在外交方面进行进一步交涉。

而人民海军南海舰队军官曹锦发,也曾回忆过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次战斗,为此战提供了中方角度的有力佐证。

曹锦发,曾留学列宁格勒海军军官学院,1953年3月回国,事件发生时担任中南军区海军“舰级干部训练班”教官,按照他的回忆,这次战斗是该训练班在进行海上航行实习时意外发生的。

初创期的人民海军何以如此凶猛地挑战大英帝国海军?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海军曾派出相当数量军官前往苏联学习,曹锦发应为徐世平率领,1951年6月派出的第一批学员,在三门湾海战中牺牲的周廷福是他的同学

[待续]

初创期的人民海军何以如此凶猛地挑战大英帝国海军?
看更多精彩文章,更多萨苏发现,请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老萨有发现(sashuchang20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