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惯匪 二十九

分类: 梦里关山 (纪实,传奇) |
在审问中,案犯傅云书交待了他所知道的大部分案情。
关于这次胡茂盛绑架案,于兴随蓄谋已久,只是原来准备绑架的是胡茂盛的父亲,后来想如果对方考虑到后继有人,来个破釜沉舟坚决不合作也不好办。胡茂盛是全家的掌上明珠,绑了他对方报警或干脆不赎的可能性比较小。
那天的绑架案,是于毛子,“周营长”,“鞠副官”,傅云书和王升武一起去干的,这五个人个个惯匪,主要是考虑绑架对象年纪轻身体好,怕他跑了。果然胡茂盛中间曾试图逃跑并惊动路人,可惜被匪徒抓了回来。此后,他一直被关在傅云书家中的地窖里。
平安电影院枪战后,周智富等人先跑回来(前文有一处错误,匪徒们使用的是三轮人力车,由傅云书和王升武拉车,而不是摩托车,他们还没有能力在哈尔滨弄到这样的交通工具),和看守胡茂盛的几个坐地小匪会合。不久于兴随也到了,急三火四说打死了一个警察,要全员迅速“流水”,也就是逃跑,每个人分了点儿钱,具体逃跑方向由于兴随和周智富商量后决定,约定下次作案时再由于兴随招集聚齐。
走前,他们在附近一条水沟里射杀了被绑架的胡茂盛。
当时傅云书骗胡茂盛说送他回家,这个学生还高高兴兴地以为重获自由了。不料越走他发现离家越远,便感到害怕,不肯继续前进,还想再次脱逃,被鞠庆增将其逼入水沟枪杀。傅云书因有家人需要安置,也认为公安局不会来这么快,所以准备第二天套大车去北安的。匪徒们走的时候还有一些大烟土留在傅云书处,仓促之间未及带走,周智富和于兴随便是来取货的。事后公安人员根据傅云书的交待找到了胡茂盛的尸体和歹徒留下的财物,部分作案工具。
弄清案情的确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于兴随等人的下落。陈龙局长已经亲自赶来现场,准备接手案件,指挥对这伙惯匪的最后抓捕。可是,周智富自知难逃一死,索性不再开口,死活不供,如何是好?
还是姜达生局长有办法,说我一句话让他招。
还真是,姜局长说了一句话,马上解决问题。
姜局长到周智富那儿,吩咐警察:“他不是不说吗?把他捆了跟曹凤阁关一块儿,让曹凤阁伺候他……”
周智富当时就竹筒倒豆子了。
怎么这样大威力啊?曹凤阁便是那个在克东救过周智富,又被周智富恩将仇报差点儿打死的土匪,把周智富和他关一块儿,还捆上,那曹凤阁不把满清十大酷刑给周智富用一遍才怪,那可真会生死两难。
看看曹凤阁在折磨人方面有什么创意?周智富没有那么刚强的意志,他放弃抵抗了。
按照他的说法,他和于兴随的窝点在阿城郊区一个村子里,此外还有几个点,特别是在双城和五站的两个暗点,于兴随认为周智富不知道,实际上他早就有所了解。他们俩到傅云书家来的时候于兴随让他先去,自己在后面掩护,于兴随带了一支九九式步枪,推测就是用这支枪打的姜局长(这支枪后来找到了,遭到侦察员追击的时候,于兴随为了跑得快,连步枪都扔了)。鞠庆增也在阿城,王升武等匪徒各有自己的藏身之处,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窝藏和销赃等网点。这个“王大傻子”交待的结果整个一个威虎山的联络图。
陈龙局长赶到后,立即部署对几个匪徒窝点进行突袭。他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思维,认为于兴随打了姜局长一枪后,肯定意识到自己已经暴露,这个人喜欢钻灯下黑,闹不好又会冒险潜回哈尔滨。
他的判断完全正确,抓到于兴随的时候,他说自己正准备往哈尔滨跑,晚俩钟头就找不着他了。找得着找不着不是他说了算的,但陈龙局长的判断力可见一斑,和于兴随的想法几乎重合。
公安人员立即出动,同时也和于兴随可能出现地方的当地公安机关取得联系,让他们预先做好安排,配合工作。
由于于兴随团伙的恶性特点,通报中还特意告知:“匪徒有枪,注意监视,切忌轻举妄动。”
抓捕首犯于兴随是关键中的关键,公安人员比较看重的是双城,五站两个暗点,至于阿城,推测于兴随看到周智富被捕,十有八九不敢回去。
结果,人员出门没多久,阿城打来电话,直接找陈局长,说当地某村民兵打到两个匪徒,有一个看着像于毛子。
啊?!全城公安几年没抓着的惯匪,几个村里民兵给抓了,这怎么可能?
[待续]
关于这次胡茂盛绑架案,于兴随蓄谋已久,只是原来准备绑架的是胡茂盛的父亲,后来想如果对方考虑到后继有人,来个破釜沉舟坚决不合作也不好办。胡茂盛是全家的掌上明珠,绑了他对方报警或干脆不赎的可能性比较小。
那天的绑架案,是于毛子,“周营长”,“鞠副官”,傅云书和王升武一起去干的,这五个人个个惯匪,主要是考虑绑架对象年纪轻身体好,怕他跑了。果然胡茂盛中间曾试图逃跑并惊动路人,可惜被匪徒抓了回来。此后,他一直被关在傅云书家中的地窖里。
平安电影院枪战后,周智富等人先跑回来(前文有一处错误,匪徒们使用的是三轮人力车,由傅云书和王升武拉车,而不是摩托车,他们还没有能力在哈尔滨弄到这样的交通工具),和看守胡茂盛的几个坐地小匪会合。不久于兴随也到了,急三火四说打死了一个警察,要全员迅速“流水”,也就是逃跑,每个人分了点儿钱,具体逃跑方向由于兴随和周智富商量后决定,约定下次作案时再由于兴随招集聚齐。
走前,他们在附近一条水沟里射杀了被绑架的胡茂盛。
当时傅云书骗胡茂盛说送他回家,这个学生还高高兴兴地以为重获自由了。不料越走他发现离家越远,便感到害怕,不肯继续前进,还想再次脱逃,被鞠庆增将其逼入水沟枪杀。傅云书因有家人需要安置,也认为公安局不会来这么快,所以准备第二天套大车去北安的。匪徒们走的时候还有一些大烟土留在傅云书处,仓促之间未及带走,周智富和于兴随便是来取货的。事后公安人员根据傅云书的交待找到了胡茂盛的尸体和歹徒留下的财物,部分作案工具。
弄清案情的确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于兴随等人的下落。陈龙局长已经亲自赶来现场,准备接手案件,指挥对这伙惯匪的最后抓捕。可是,周智富自知难逃一死,索性不再开口,死活不供,如何是好?
还是姜达生局长有办法,说我一句话让他招。
还真是,姜局长说了一句话,马上解决问题。
姜局长到周智富那儿,吩咐警察:“他不是不说吗?把他捆了跟曹凤阁关一块儿,让曹凤阁伺候他……”
周智富当时就竹筒倒豆子了。
怎么这样大威力啊?曹凤阁便是那个在克东救过周智富,又被周智富恩将仇报差点儿打死的土匪,把周智富和他关一块儿,还捆上,那曹凤阁不把满清十大酷刑给周智富用一遍才怪,那可真会生死两难。
看看曹凤阁在折磨人方面有什么创意?周智富没有那么刚强的意志,他放弃抵抗了。
按照他的说法,他和于兴随的窝点在阿城郊区一个村子里,此外还有几个点,特别是在双城和五站的两个暗点,于兴随认为周智富不知道,实际上他早就有所了解。他们俩到傅云书家来的时候于兴随让他先去,自己在后面掩护,于兴随带了一支九九式步枪,推测就是用这支枪打的姜局长(这支枪后来找到了,遭到侦察员追击的时候,于兴随为了跑得快,连步枪都扔了)。鞠庆增也在阿城,王升武等匪徒各有自己的藏身之处,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窝藏和销赃等网点。这个“王大傻子”交待的结果整个一个威虎山的联络图。
陈龙局长赶到后,立即部署对几个匪徒窝点进行突袭。他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思维,认为于兴随打了姜局长一枪后,肯定意识到自己已经暴露,这个人喜欢钻灯下黑,闹不好又会冒险潜回哈尔滨。
他的判断完全正确,抓到于兴随的时候,他说自己正准备往哈尔滨跑,晚俩钟头就找不着他了。找得着找不着不是他说了算的,但陈龙局长的判断力可见一斑,和于兴随的想法几乎重合。
公安人员立即出动,同时也和于兴随可能出现地方的当地公安机关取得联系,让他们预先做好安排,配合工作。
由于于兴随团伙的恶性特点,通报中还特意告知:“匪徒有枪,注意监视,切忌轻举妄动。”
抓捕首犯于兴随是关键中的关键,公安人员比较看重的是双城,五站两个暗点,至于阿城,推测于兴随看到周智富被捕,十有八九不敢回去。
结果,人员出门没多久,阿城打来电话,直接找陈局长,说当地某村民兵打到两个匪徒,有一个看着像于毛子。
啊?!全城公安几年没抓着的惯匪,几个村里民兵给抓了,这怎么可能?
[待续]
后一篇:最后一个惯匪 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