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航母和印度拖船夹击 – 德意轮遇险记 中

分类: 梦里关山 (纪实,传奇) |
喷火和在摩托上演杂技还是小事一桩,根据返修记录,印度空军使用的苏-27战斗机寿命不到设计的一半。负责维修的俄罗斯工程师向当然认为是印度的气候湿热造成,但很快发现中国人在海南岛用苏-27并没有这么高的返修率。最终,他们发现原来问题在于印度的飞行员们特别喜欢做飞行包线以外的动作,这样虽然十分过瘾,但飞机的结构肯定吃不消,这种类似纵欲的做法造成寿命缩短在所难免。
所以他们在拖带本宁顿号的计划中加入一些比较浪漫的思维是可以理解的。
船长对印度朋友不大放心也是有经验依据的。德意轮和本宁顿号是2月18日到达这里的,居然进港要等足足十天,不免让人暗中狐疑。按部就班,先来后到是可以理解的,但放这么个没有动力的大家伙在港湾口外徘徊,每天要靠拖轮协助抗浪,未免有些忽视安全。行百里者半九十,别走到最后一海里出什么问题啊。
而如果船长当时仔细考察一下本宁顿号的经历,对自己这种类似乌鸦嘴的预测会更有信心。
本宁顿号是一艘历经战火的战舰,二战中曾经参加过太平洋海战和对日本本土的空袭。虽然在击沉大和号的战斗中不是它的舰载机完成了关键一击,但它上面的战机击沉了为大和号护航的日本最新巡洋舰矢矧号。在历次战斗中,本宁顿号从来没有被敌人击中过。
但是,这条船却一点儿也不安全,它曾经发生过多次大事故,造成巨大损失。
1953年4月27日,该舰进行现代化改装后在诺福克进行适航训练,途中忽然发生爆炸,十一死四伤。
1954年5月26日,该舰在巡逻行动中再次发生锅炉爆炸,这一次几乎将该舰炸沉,当场死一百零三人,伤二百零一人(比第一次打伊拉克时整个战役死伤还多)。
……
要说印度港务局方面胡乱指挥也有些过分,他们的确以前曾经在这里拆过十几万吨的油轮,这套冲滩的方案是经过实践验证的。但他们忽略了这次工作的特殊性。
本宁顿号的吨位虽然比油轮小(拆除战斗机,火炮,轮机设备等后,实际吨位三万一千多吨),但它是作战舰艇,与民用船只相比属于“小而重”的类型,所以阻力小,惯性比印度方面预测的更大。
也不怪印度人,在这片地界,谁以前也没拖过老美的航空母舰不是?
本宁顿号的身材与一般军舰相比较为肥胖,但与超级油轮一比又瘦削得多,侧面受海流的影响较大。阿兰湾是更大的坎贝尔湾的一部分,这里的潮流在入港时间从拆船场所在方向朝湾口倒流,速度可以达到五节,十分强劲,无疑给拖带增加了难度。
也幸亏印度人让德意轮在口外呆了十天,中国船长和船员对当地环境,水流有了足够的认识,不然措手不及之下会更加手忙脚乱,能不能逃出生天真不好说。
话说1日凌晨,德意轮拖着本宁顿号,船首对准灯塔开始进港。早就协助印度拖轮系好拖缆,德意轮根据灯标测定位置,到达预定地点时便果断解缆,并鸣笛祝印度朋友好运,然后按照预定计划打右舵略略转向,准备避开前方有灯塔的小岛,进入主航道。印度拖船也热情地鸣笛致谢,一切似乎都很平稳。
就在此时,奇变陡生。
那印度拖轮用足九牛二虎之力,竟然拖不动本宁顿号。
本宁顿号尽管稍稍向右倾转,但在强大的惯性和海流影响下,依然向着湾口,确切地说,对着灯塔方向继续前进。而印度拖船竟然被它带动反拖回来!
更糟糕的是,不知是意外倒车导致机械故障还是印度船员忙中出错,那条拖船竟然失去了动力,被本宁顿号拖带影响也向主航道方向飘来。
这两条船一左一右正好把德意轮夹在中间,更糟糕的是,德意轮此时正对着灯塔,距离不到一英里!
他虽然不算是老水手,也能看出来,这种情况下不采取措施,要么是被航母压扁,要么被印度拖船撞上,要么……就得主动触礁了。
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这简直是忽然进了死地,但要想跑,又能往哪儿跑呢?
[待续]
后一篇:福原爱在采访中遇险幸未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