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十案之一 刺杀皇太子 十一

(2013-08-28 08:42:29)
标签:

冲绳独立

刺杀

文化

分类: 海东碎叶 (异域,散记)
挖坑暗杀的做法,中国人还真干过,而且干得虽不成功但很出名。干这个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汪精卫。这位老兄在北京谋刺载沣的时候,便是在小石桥下挖坑。只不过,他挖坑不是准备呆在里面进行袭击,而是准备埋设地雷炸死摄政王。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象力,大约是因为他这次行刺的搭档专门喜欢鼓捣带响的玩意儿,就是下面这位 -- 辛亥炸弹大王喻培伦。

日本十案之一 <wbr>刺杀皇太子 <wbr>十一
旅日留学生中自称“世界恶少年”的炸弹大王喻培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老汪这次袭击不太成功,因为挖坑太花时间了,而且工程量大,加上摄政王生活不够规律,没有按时来挨炸,所以最终被发现,行刺失败。但是,说汪精卫是我国地雷战的先驱,恐怕还是有些道理的。

那么,冲绳的刺客怎么能不被发现呢,很简单,知念功等人是在六天以前就进入伏击地点的,已经在那里啃了快一个星期的干面包,这份狂热和耐心,让日本警察始料不及。

那么,要藏在地底下,你总得挖个坑吧?这还能不被人发现吗?

知念功他们还真不全用自己挖坑,他们只是坑里挖坑,改造一下而已。就在皇太子要献花的姬百合塔旁边,有一片现成的大坑,最近的地点离献花处只有两米多。

这就是那些冲绳女学生死难之地 – 冲绳日军“第三医院外科壕“遗迹,姬百合塔自然要建在这块遗迹的旁边。从1945年那场大战之后,这片被美军黄磷燃烧弹洗礼过的工事便成了文物,被当地人清理保留了下来。这里的地下工事大约深两米五,顶盖大部已经在战斗中被摧毁崩塌,谁也没想到知念功等人提前一周钻进了这处遗迹,竟然在其中一处战壕底部又斜着挖了一个类似猫耳洞的藏身之地,上面盖上树叶隐藏其于内,躲过了日本警察粗疏的检查。

日本警方的确忽略了这个地方,只在地面上草草检查了事,并没有深入到地下查看 -- 想象有人隐蔽在这处文物里面行刺,就跟发现今天仍有游击队员在焦庄户地道战旅游景点内打游击一样不可思议。

所谓灯下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只有那位专业的佐佐淳行课长曾经真的对这里感到了一丝疑虑,建议对工事内部进行检查。然而,屋良知事又恰到好处地表示了反对 – 如同沉船被视为遇难者的天然坟墓,自从大批平民死难于此,这里便被冲绳县民视为“圣域”,闲杂人等禁止入内。如果日本警察擅入进行搜查,担心会“伤害冲绳人民的感情”。
日本十案之一 <wbr>刺杀皇太子 <wbr>十一
屋良早苗,好像每个环节都有这位在捣乱,难道是暗藏在日本政府内部的冲独大佬?
看看两米多深的工事,佐佐淳行也没有坚持 – 以此时日本人的平均身高,真有人藏在里面,连伸手都够不着沟沿,怎么行刺呢?

现在网上挖坑的多了,能像知念功他们这样坑里挖坑,挖得几千警察无可奈何,目标又是刺杀皇太子这样的宏伟大业,却是凤毛麟角,称作天下神坑不为过也。

在白银医院袭击后,日本警方曾煞有介事地询问皇太子是否继续前行 – 这明摆着是撺掇皇太子逞英雄,如果真想停止访问,只需要拉响警报拥了长官就跑,何来此问呢?既然问了,皇太子又怎能丢得起临阵脱逃的面子呢?

于是,一切照计划进行。在武装到牙齿的警察们护卫下,皇太子夫妇温文尔雅地在系满市市长陪同下走下车辆,在一名当时从黄磷燃烧弹下逃生的幸存者引导下,信步前往姬百合塔。这位幸存者是经过百般恳请才同意担任这一引导的,但坚决拒绝与皇太子夫妇交谈。于是,略显尴尬的市长只好设法转移注意力了。他告诉皇太子,系满市的名称其实是外来语,其来源有两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一批系满人中世纪的时候乘船出海,漂流到了欧洲,对当地人自称“Sea Man” – 即海人,回国后以此自豪;另一个说法是拿破仑曾经接见过一批系满人,因为少见多怪,把这批黄皮肤的船民称作“East Man” – 东方人。无论哪个传说是真,Sea Man和East Man的发音在日语中都类似“系满”,该地因此得名。

拿破仑用英语和落难的船民交流,这怎么听怎么有拉虎皮做大旗的味道。

不过日本皇室成员自有其规矩,在这种公开场合哪怕听到猪八戒娶了李宇春也要含笑点头的,在照片里自然一副君臣和睦,其乐融融。

然而,就在他们走到姬百合塔前,准备献花的时候,不和谐的事情发生了。
日本十案之一 <wbr>刺杀皇太子 <wbr>十一
一个戴着头盔的脑袋,忽然象幽灵一样从地下冒了出来。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