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捕王之二十三 澳大利亚土匪的报复
(2012-02-05 21:43: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梦里关山 (纪实,传奇) |
那一天汪警官作为市局宣传口的对接人员,正陪着记者准备现场拍摄一起专门骗外国人的诈骗案抓捕行动,根本想不到会卷进一起绑架的案子里。
骗外国人?对,就是专门骗外国人的骗子,有什么奇怪吗?听着虽然新鲜,其实对于中国骗子们来说,外国人第一也贪心,第二智商不高,冲这两点就是极好的作案对象。而且,骗了他他还说不明白的主儿,不骗他,骗谁啊?
这伙骗子在当地作案已经很多起了,主要的手法是假装黄牛和外国人私下换外汇,换到中间行骗币。
九零后的朋友说了,外汇还用倒吗?去银行直接换不就完了?
老萨这个年龄段的对社会满意度通常比较高,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这种地方。因为我们可以很容易感受到今天的世界比我们小时候正常多了。
实际上我国放宽对外汇的管制时间并不长,实行这样的政策是因为我国急需外汇进行经济建设,要进行统一管理。这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理解归理解,现实生活中偏偏有些好东西,比如友谊商店的红皮折叠椅,你不用外汇或者一种叫做外汇券的东西他还就不卖给你。这可就不方便得很了。
于是,碰上谁家娶亲,想买个进口的照相机当嫁妆之类的时候,在黑市上购买些外汇,就成为一种无奈的举动。倒汇的黄牛党应运而生,从外国人或回国人员手中低价购买外汇再倒卖出去,从中赚取差价,几乎形成一个隐形行业。
这伙骗子比这走得更远,他们干的纯粹是空手套白狼。
具体怎么骗呢?
很简单。骗子都是以三人小组形式活动的,;两个先去和外国人搭讪,看出对方想换外汇,就给出一个比较高的兑换率吸引对方上钩。老外贪财 -- 要不怎么外国人那么多头发都是金色的呢?-- 所以常常是一拍即合。于是双方找个背静的地方开始交易。这种时候,通常是老外拿出一叠子美金或者英镑,而骗子拿出相应数量的人民币,也是一大叠。骗子会谨小慎微地建议双方交换以后各自清点好了才能成交。老外当然支持这种做法,大多数还要拍胸脯保证自己不是骗子。当然老外也不是傻子,有时候会来五六个自己的同胞保驾,环立周围,防对方抢钱。
人家骗子根本不在乎,人是骗,不是抢。黎叔不是说了吗 – “我最看不起抢劫的,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
好,老外点人民币,骗子点美元 – 这骗子看来还是个精细人,点之前先拿个猴皮筋把美元勒上,似乎是怕散了。他的小弟在一边揣着手看。
正点到中间,忽听有人喊 – “警察来喽!”人民民主专政的威力外国人也怕,他也知道自己在做违法的事情,多半会被吓到麻爪。这时骗子做出一副惊慌的样子来,赶紧把那叠子美元往老外怀里一塞,他的小弟从老外手里把那叠子人民币抢回来,喊一声:“快跑!”撒丫子就跑没影了。
老外一看,肯定觉得对啊,这交易没成,只要不在现场,你中国警察总不能因为我一外国人带外国钱就抓我吧?于是也是把钱一揣,撒丫子就跑。
表面上看,似乎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凯撒,买卖不成仁义在,谁也没吃亏。实际上呢,已经骗完了。
等老外们回去再看自己这叠子美元,除了上面一张,下面一张以外,全都变成白白的硬纸片了。
原来,外国人一说换多少钱,那骗子的小弟已经在袖子里准备好差不多厚度的一叠子白纸了,然后上面压一张美元,下面放一张美元,用猴皮筋绷上。这一切,在众人面前完成,但外国人肯定注意不到他的袖里乾坤,因为他们的精力都在那拿着美元点数的骗子身上呢。
骗子三人行里面那第三位躲在远处,看到小弟发出就绪的手势,立刻开始大喊警察来了。在外国人慌乱的一瞬间,骗子和小弟已经用极快的速度把真假两叠子外币交换了。
然后……大家都知道了。
一般这种案子骗了只能算白骗,因为按照我国法律,如果老外去报案,案子破了缴获的赃款也要没收 – 谁叫你非法换汇呢?被骗的老外想想报案也是这个结果,何必给自己惹麻烦呢?大多数也就闷声大发财,黑不提白不提了。
但是,某一次骗到一个澳大利亚人身上,此公终于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澳大利亚人祖上都是英国土匪,虽说智力如何不好说,但血脉里还有祖宗传下来的那股二杆子劲儿。你骗了我,你也别想好受!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人澳大利亚土匪讲究的是报复。
抱着这种心态这个澳大利亚人到丢钱的地儿周围转悠了好几天,终于发现那批人又在活动。澳大利亚人没惊动他们,找到公安局,报案了,还答应带着警察到那伙人经常活动的地区去认人。
涉外案件很受重视,接到报案后,市局二处马上派出了一支精干的刑警出动抓捕。鉴于行动成功概率很高,还批准了某电视专栏派摄影师跟踪拍摄。具体的接待,陪同和协调任务,则交给了气质绝佳的汪警官。
汪警官陪的那位记者老鲁采访公安题材已经十几年了,两人是不错的朋友。汪警官开着车,老鲁在后座上支起摄影机检查设备,俩人边说边笑就到了现场,本以为是件很轻松的工作,老鲁还说闹不好能拍一个获奖作品。
不料,万事都有意外。毕竟在中国长得很澳大利亚的人还是比较少的,结果隔着车玻璃认人的时候,洋人还没认出对方呢,先被对方给认了出来,三个骗子立刻开始跑。原计划认出人来大家各就各位,一边抓,一边拍。现在出了状况,刑警们都是老手,随机应变,立刻下车开始追,而汪警官的车还没到位,老鲁的摄影机还没拉开栓呢!
三个贼都有两下子,翻墙而走,但后面追的一帮“老雷子”也身手不凡,跳墙就跟了过去。只有扛着摄影机还带俩备用电池组的老鲁光冲着墙呲牙……
这不能怪老鲁,他又不是练杂技的。
到底切汇的贼没练过长跑,警察里却不乏运动员出身的,三下两下还是被追上抓了起来。但是,等人都抓回来了,老鲁他们还一个镜头没拍着呢。这下子,连汪警官都觉得没面子。
正在大家收工要往回走的时候,忽听对讲机里遥控指挥的队长嗷嗷直叫。一听,敢情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刚出了一起案子。附近一条巷子里,一伙人试图绑架一个女孩儿。初步推测是预先了解了她的家庭,准备勒索。那女孩儿很聪明,先假装害怕服从,任由几个案犯把她往车里塞。车子一启动的时候却果断地打开了另一侧的车门,滚下车来逃跑。几个案犯见势不妙,放弃了绑架上车离去。
出现场的那位队长指挥位置正好在旁边,眼看这女孩儿从车上跳下来,马上觉得有问题。略一询问,知道是绑架,留一个警员照顾那摔伤了的女孩儿,自己当即驾车追了下去,并呼叫这边的侦查员赶去增援。队长并呼叫各处交通警如果发现一辆“豆绿色,没牌子,后窗玻璃裂了,用白色胶条粘着”的面包车,随时通报。
大伙儿一合计,一半人送抓住的骗子和澳大利亚人返回,一半人去追队长。女孩儿跳车的时候绊了个跟头,胳膊腿都擦伤了,虽然看来只是皮外伤,但还是需要去医院看看才能放心。这个“爱民模范”的任务。就被交给了汪警官和老鲁 – 人家没指着汪警官去干打打杀杀的活计,而老鲁是喉舌单位的,这种没多大把握的追杀就不用他跟着了。
往医院去的路有点儿堵,一边走汪警官和老鲁一边安慰那女孩儿。正说着话,汪警官不经意地往外一看,忽见一辆豆绿色没牌子的面包车迎面驶来,错车的一瞬间,只见其后窗玻璃恰好有一条用白色胶条粘住的裂缝!
与此同时,车中的女孩儿一声惊呼。
[待续]
老萨影集 小小魔女成长日记
骗外国人?对,就是专门骗外国人的骗子,有什么奇怪吗?听着虽然新鲜,其实对于中国骗子们来说,外国人第一也贪心,第二智商不高,冲这两点就是极好的作案对象。而且,骗了他他还说不明白的主儿,不骗他,骗谁啊?
这伙骗子在当地作案已经很多起了,主要的手法是假装黄牛和外国人私下换外汇,换到中间行骗币。
九零后的朋友说了,外汇还用倒吗?去银行直接换不就完了?
老萨这个年龄段的对社会满意度通常比较高,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这种地方。因为我们可以很容易感受到今天的世界比我们小时候正常多了。
实际上我国放宽对外汇的管制时间并不长,实行这样的政策是因为我国急需外汇进行经济建设,要进行统一管理。这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理解归理解,现实生活中偏偏有些好东西,比如友谊商店的红皮折叠椅,你不用外汇或者一种叫做外汇券的东西他还就不卖给你。这可就不方便得很了。
于是,碰上谁家娶亲,想买个进口的照相机当嫁妆之类的时候,在黑市上购买些外汇,就成为一种无奈的举动。倒汇的黄牛党应运而生,从外国人或回国人员手中低价购买外汇再倒卖出去,从中赚取差价,几乎形成一个隐形行业。
这伙骗子比这走得更远,他们干的纯粹是空手套白狼。
具体怎么骗呢?
很简单。骗子都是以三人小组形式活动的,;两个先去和外国人搭讪,看出对方想换外汇,就给出一个比较高的兑换率吸引对方上钩。老外贪财 -- 要不怎么外国人那么多头发都是金色的呢?-- 所以常常是一拍即合。于是双方找个背静的地方开始交易。这种时候,通常是老外拿出一叠子美金或者英镑,而骗子拿出相应数量的人民币,也是一大叠。骗子会谨小慎微地建议双方交换以后各自清点好了才能成交。老外当然支持这种做法,大多数还要拍胸脯保证自己不是骗子。当然老外也不是傻子,有时候会来五六个自己的同胞保驾,环立周围,防对方抢钱。
人家骗子根本不在乎,人是骗,不是抢。黎叔不是说了吗 – “我最看不起抢劫的,一点儿技术含量都没有……“
好,老外点人民币,骗子点美元 – 这骗子看来还是个精细人,点之前先拿个猴皮筋把美元勒上,似乎是怕散了。他的小弟在一边揣着手看。
正点到中间,忽听有人喊 – “警察来喽!”人民民主专政的威力外国人也怕,他也知道自己在做违法的事情,多半会被吓到麻爪。这时骗子做出一副惊慌的样子来,赶紧把那叠子美元往老外怀里一塞,他的小弟从老外手里把那叠子人民币抢回来,喊一声:“快跑!”撒丫子就跑没影了。
老外一看,肯定觉得对啊,这交易没成,只要不在现场,你中国警察总不能因为我一外国人带外国钱就抓我吧?于是也是把钱一揣,撒丫子就跑。
表面上看,似乎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凯撒,买卖不成仁义在,谁也没吃亏。实际上呢,已经骗完了。
等老外们回去再看自己这叠子美元,除了上面一张,下面一张以外,全都变成白白的硬纸片了。
原来,外国人一说换多少钱,那骗子的小弟已经在袖子里准备好差不多厚度的一叠子白纸了,然后上面压一张美元,下面放一张美元,用猴皮筋绷上。这一切,在众人面前完成,但外国人肯定注意不到他的袖里乾坤,因为他们的精力都在那拿着美元点数的骗子身上呢。
骗子三人行里面那第三位躲在远处,看到小弟发出就绪的手势,立刻开始大喊警察来了。在外国人慌乱的一瞬间,骗子和小弟已经用极快的速度把真假两叠子外币交换了。
然后……大家都知道了。
一般这种案子骗了只能算白骗,因为按照我国法律,如果老外去报案,案子破了缴获的赃款也要没收 – 谁叫你非法换汇呢?被骗的老外想想报案也是这个结果,何必给自己惹麻烦呢?大多数也就闷声大发财,黑不提白不提了。
但是,某一次骗到一个澳大利亚人身上,此公终于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澳大利亚人祖上都是英国土匪,虽说智力如何不好说,但血脉里还有祖宗传下来的那股二杆子劲儿。你骗了我,你也别想好受!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人澳大利亚土匪讲究的是报复。
抱着这种心态这个澳大利亚人到丢钱的地儿周围转悠了好几天,终于发现那批人又在活动。澳大利亚人没惊动他们,找到公安局,报案了,还答应带着警察到那伙人经常活动的地区去认人。
涉外案件很受重视,接到报案后,市局二处马上派出了一支精干的刑警出动抓捕。鉴于行动成功概率很高,还批准了某电视专栏派摄影师跟踪拍摄。具体的接待,陪同和协调任务,则交给了气质绝佳的汪警官。
汪警官陪的那位记者老鲁采访公安题材已经十几年了,两人是不错的朋友。汪警官开着车,老鲁在后座上支起摄影机检查设备,俩人边说边笑就到了现场,本以为是件很轻松的工作,老鲁还说闹不好能拍一个获奖作品。
不料,万事都有意外。毕竟在中国长得很澳大利亚的人还是比较少的,结果隔着车玻璃认人的时候,洋人还没认出对方呢,先被对方给认了出来,三个骗子立刻开始跑。原计划认出人来大家各就各位,一边抓,一边拍。现在出了状况,刑警们都是老手,随机应变,立刻下车开始追,而汪警官的车还没到位,老鲁的摄影机还没拉开栓呢!
三个贼都有两下子,翻墙而走,但后面追的一帮“老雷子”也身手不凡,跳墙就跟了过去。只有扛着摄影机还带俩备用电池组的老鲁光冲着墙呲牙……
这不能怪老鲁,他又不是练杂技的。
到底切汇的贼没练过长跑,警察里却不乏运动员出身的,三下两下还是被追上抓了起来。但是,等人都抓回来了,老鲁他们还一个镜头没拍着呢。这下子,连汪警官都觉得没面子。
正在大家收工要往回走的时候,忽听对讲机里遥控指挥的队长嗷嗷直叫。一听,敢情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刚出了一起案子。附近一条巷子里,一伙人试图绑架一个女孩儿。初步推测是预先了解了她的家庭,准备勒索。那女孩儿很聪明,先假装害怕服从,任由几个案犯把她往车里塞。车子一启动的时候却果断地打开了另一侧的车门,滚下车来逃跑。几个案犯见势不妙,放弃了绑架上车离去。
出现场的那位队长指挥位置正好在旁边,眼看这女孩儿从车上跳下来,马上觉得有问题。略一询问,知道是绑架,留一个警员照顾那摔伤了的女孩儿,自己当即驾车追了下去,并呼叫这边的侦查员赶去增援。队长并呼叫各处交通警如果发现一辆“豆绿色,没牌子,后窗玻璃裂了,用白色胶条粘着”的面包车,随时通报。
大伙儿一合计,一半人送抓住的骗子和澳大利亚人返回,一半人去追队长。女孩儿跳车的时候绊了个跟头,胳膊腿都擦伤了,虽然看来只是皮外伤,但还是需要去医院看看才能放心。这个“爱民模范”的任务。就被交给了汪警官和老鲁 – 人家没指着汪警官去干打打杀杀的活计,而老鲁是喉舌单位的,这种没多大把握的追杀就不用他跟着了。
往医院去的路有点儿堵,一边走汪警官和老鲁一边安慰那女孩儿。正说着话,汪警官不经意地往外一看,忽见一辆豆绿色没牌子的面包车迎面驶来,错车的一瞬间,只见其后窗玻璃恰好有一条用白色胶条粘住的裂缝!
与此同时,车中的女孩儿一声惊呼。
[待续]
老萨影集
你从未见过的北京城:
遗忘在异国的中国海军:
前一篇:校园忆趣一则
后一篇:京城捕王之二十九 高手过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