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萨苏
萨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6,159
  • 关注人气:366,6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女兵,两张照片

(2011-07-06 10:43:02)
分类: 千里天狼 (军事, 历史)
近来在整理老照片的时候,于一册日军留下的写真集中看到一张中国女兵的照片,一时忍不住发愣。
一个女兵,两张照片
这张照片源于《上海事件纪念写真帖》,“支那军队及相关”一章,题名为“妇人义勇队员的射击”,描述的是中国动员各界力量抗日,使日军陷入苦战

一个女兵,两张照片
《上海事件写真帖》封面,1933年成书,2011年6月购于日本未广书店

看到这张照片让老萨发愣,是因为觉得这个女兵我觉得眼熟。

这话说出来估计有人会找老萨的麻烦 -- 日军所说的“上海事变”,就是1932年十九路军抗战的淞沪事变。1932年咱们的女兵,到你老萨生下来的时候起码是当奶奶的年龄了,女大十八变,你还能眼熟?!

不错,真的是眼熟。倒不是我见过当年的女战士,而是因为她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张照片,这山东画报社的《老照片》杂志上,台湾的徐宗懋先生展示过一张反映淞沪事变十九路军抗战时期中国女兵的老照片,

一个女兵,两张照片

老萨觉得,此图右侧那名正端着饭碗的女兵,很象是题图中那名举枪射击的女战士!

请注意,发式,脸型,眉毛的位置,鼻子的轮廓,值星袖标,军服特征,几乎无一不象。

到底是不是一个女兵的两张照片呢?这个我不能断定,不过,这些年写公安题材的文字不少,认识了一些刑侦方面的朋友,于是找了一位经常搞鉴定的,发去给人家看看。

回复是相似度超过80%。

基本可以定案了。

若真是如此,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多高级将领都没能留下自己的照片,但这名女兵一连留下两张,可算幸运。

那么,她是谁呢?会不会是从哪儿弄来个演员或这名媛来凑数的?
一个女兵,两张照片
当年日本快要战败的时候就干过这样的事情,他们曾把歌舞伎町的舞女集合起来,持枪军训拍摄上面的照片来鼓舞士气有趣的是也戴船形帽,看来这种不对称的帽子对女性来说更有魅力

忽然想起谷歌刚增加了一个功能,可以根据照片查相似照片,于是调出来一用。

一个女兵,两张照片
注意看一件有趣的事情,原始照片上这名女兵腰间有两个手榴弹挂环,和开枪那张一致,而老照片上那张,似乎被PS过了。原因为何,很耐人寻味

功夫不负苦心人,真的被我找到了这张照片当年刊载时的样子。

原来,这名女战士是冯庸大学学生义勇军中的一员,当时的大学生在中国属于凤毛麟角,难怪气度不凡。

冯庸大学之名来自校长冯庸,是中国第一所以人名命名的私立大学。冯庸与张学良同年生,两人结拜兄弟,感情深厚,至死不渝。冯的父亲冯德麟是东北军阀张作霖的至交,绿林出身,曾任民初陆军第二十八师师长。


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着手创办了冯庸大学。包括几十万亩田地、钱款,总价值达近400万银元,在沈阳铁西汪家河子村(现在的铁西区滑翔小区一带),创办了冯庸大学。当时设机械、木工、法律等九个系,学生总数达700多人,是东北少有的几所高等学府之一。

庸其人颇有些公子哥风范,会开飞机(后曾在国民党空军高层任职),喜欢率性而为,爱好广泛,出手大方,同时具有强烈的爱国爱土情结,与张学良因为思想接近,颇为莫逆。他办大学全部免费,但却不仅教授学生学习文化。面对内忧外患,冯庸的办学宗旨是“造成新中国的青年”,即培养具有新思想、传统的卫国与建国能力新青年,因此,学生都要接受军事训练。冯庸规定,除课堂上应讲授的课程外,人人都要受军事训练,每日实行强迫运动一小时,即便是严冬积雪,学生也要在雪地上反复苦练,以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当时,沈阳人都把冯庸大学与东大营、北大营两个军营相提并论,称其为“西大营”。经过这样训练的学生,成为后来冯庸大学学生军的骨干力量。

由于其校教育一向以爱国独立自由为宗旨,日军早已对其不满。九一八事变中,冯庸被软禁,日军将冯庸大学洗劫一空。后冯庸被劫持到日本东京,在一名日本朋友的帮助下才逃离虎口。到达北平的冯庸很快将撤离到北平的庸大学师生组织起来,一面继续教学,一面筹建学生军抗日。1931111日,在张学良支持下,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誓师成立,由于冯庸办学时主张兼容并包,男女平等,学生军中有十余名女学生兵,被称为“抗日花木兰”。

这名女兵,应该就是这些抗日花木兰中的一员吧。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战打响,流亡中的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由冯庸率领到上海参加阵地宣传和救护工作。这些一路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而流亡到关内来的东北男女大学生,在战场一线做了很多工作,事迹广为传颂。

怀国恨家仇,冯庸大学的学生军,到战场并非镀金或摆姿势,根据历史记载,他们确曾深入前线,参加直接的战斗。他们承担的任务,是在长江沿岸监视敌海军行动。相对来说,这是一个安全一些的任务。但是,
31日,日军以一个师团在十九路军侧背的七丫口登陆,直扑其后方咽喉浏河。此时,十九路军在浏河没有驻军,守在那里的就是冯庸大学的学生军。幸而增援上来的中央军第五军宋希濂旅长率521团第1营及时赶到,否则这些学生可能全部要在浏河打光。

没有证据表明冯庸大学的女生在浏河保卫战中曾在前线作战,但是,从日方发现的资料
《热河长城血战录》证实,她们确实参加了第二年的热河保卫战。热河-长城战役中冯庸大学的三名学生兵在凌源战斗中被俘,其中包括一名叫做杨淑真的女学生军战士。幸好,在同为海城老乡的翻译帮助下,这名女生后来脱离险境。

由此可见,冯庸大学,乃至当时东北各地的男女学生们,并没有因为自己书生的身份远离战火,他们曾为了自己的故土投笔从戎,在这一页历史上留下了自己血与火的记忆。

不过,上面的两张照片,可能确实是摆拍造成的,因为这些照片最早见十九路军的宣传材料中,冯庸大学女兵皆戴式样优雅的船形帽,而且服装剪裁颇为合体,却并不适合战场。其次,题图中女兵做射击动作并不标准,而且表情上带有战场上不应该有的轻松。

一个女兵,两张照片
这才是冯庸大学女生在战场上真实的形象,可见军服没有那样合体,但稚气未脱的两名女兵已经有了军人的风范
 
无论摆拍还是真实的留影,那个时代的中国女子,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何谓一个民族的抗战。

可惜,无法进一步查到她的信息了,若有知情的朋友,请随时告知,谢谢。

[完]

老萨影集

你从未见过的北京城: 老萨独家收集的百年老照片

遗忘在异国的中国海军老萨在日寻访北洋水师遗迹

家有小女初长成小小魔女成长日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