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迷案 – 哪一幅肖像才是慈禧的真容 下

(2009-04-22 14:53:48)
标签:

文化

分类: 梦里关山 (纪实,传奇)
百年迷案 – 哪一幅肖像才是慈禧的真容 
百年迷案 – 哪一幅肖像才是慈禧的真容 百年迷案 <wbr>– <wbr>哪一幅肖像才是慈禧的真容 <wbr>下

胡博记述,他在巴黎展出的慈禧肖像,是离开中国后参照他在北京所画肖像小样绘制的。这个肖像小样显然不是慈禧曾经审阅过的那个,而可以认为,是他6月20日第一次绘画后制作的另一个小样。

这是因为,在6月20日的绘画完成小样后,清朝宫廷方面曾提出一系列更改要求。

根据胡博的记载,这些要求包括 – 去掉眼睛上下,鼻子等处阴影,眼睛加大,眉毛要直,嘴角要朝上,嘴唇要丰满。据说,这是慈禧太后亲自提出的要求。

胡博正是根据这个要求完成了第二个小样,先经过载振等人的审阅,感觉满意后再次转交慈禧。这一次,慈禧又提出眼睛要向上睁开一点。这样,再次修改的小样才成为德和园保存肖像的蓝本。
百年迷案 <wbr>– <wbr>哪一幅肖像才是慈禧的真容 <wbr>下
德和园版慈禧肖像的面部

可以看出,德和园保存肖像上,这些修改意见都得到了充分的响应。不过,胡博也曾记述自己的想法 – 他明白了慈禧并不是如自己所推测的那样想要一张完全真实的画像。

从慈禧的修改意见来看,胡博的第一个小样与德和园肖像的区别大概就可以看出了 – 既然要求去掉眼睛上下,鼻子等处的阴影,说明原始小样的双眼上下都有清晰的影子,鼻子的立体感更强;既然要求放大眼睛,原始小样的眼睛应该比较小;既然要求眉毛要直,说明原始小样的眉毛是弯的,既然要求嘴角朝上,嘴唇要丰满,说明原始小样中慈禧的嘴角是朝下的,嘴唇则比较薄。

如果将其对比巴黎画廊的作品,就会发现有趣的地方了 – 这幅作品中的慈禧,双眼上下都有明显的阴影,突出了眼袋的存在(这可能是让慈禧不满的原因),而且明显划出了弯曲的眉骨,显示慈禧的眉毛是重新画过的。慈禧的鼻梁更加坚挺,突出了额头的川字文,似有鹰隼的感觉,而嘴角很明显地向下弯曲,嘴唇棱角分明 – 在西方这或许都是表达人物具有强大决断力的一种手段,但东方人看来,是有一点女生男相,可能感到不舒服。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慈禧才要求进行修改。

由此可以推断,这幅作品,是与胡博的第一个小样更加接近的作品。换句话说,也就是与真实的慈禧更加接近,因为胡博在制作第一个小样的时候,目的肯定是尽量真实。
百年迷案 <wbr>– <wbr>哪一幅肖像才是慈禧的真容 <wbr>下
华士胡博在慈禧肖像后的签名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真实的慈禧,应该和胡博离开中国后所绘的肖像更为相似。

仔细端详这幅肖像,诚如胡博对慈禧的描述 – “坐的笔直,显出坚强的意志,脸上皱纹也带着深意似的。”也只有这样一个刁悍的那拉氏,才能够解释那个时代一件件令人惊簌的往事吧。

然而,有趣的是,两幅画像上也有两点明显的区别,胡博没有谈到 – 第一,巴黎版的慈禧肖像,面色以黄色为主,而德和园版的,则以柔和的粉色为主;第二,在巴黎版的肖像上,慈禧的眼睛比德和园那一幅更显得大而且有神,显然和第一个小样中眼睛较小的推断不相同。
百年迷案 <wbr>– <wbr>哪一幅肖像才是慈禧的真容 <wbr>下
慈禧晚年照片,尽管经过了修版,但仍然可以看出,她的眼睛并不大
其实,这也是可以解释的。

在画像的时候,慈禧或许在面部作过化妆修饰,在呈交“客户”的德和园版肖像上,胡博自然要表达这种化妆的效果。然而,到绘制无需呈交的巴黎版肖像时,作为一名出色的画家,胡博很容易剥除任何一名女性的化妆将她真实的肤色展示出来;至于眼睛的大小,曾见到一些文章考证到“慈禧靠眼睛征服男人”,而史载每次慈禧冷眼观看某位重臣宗室,都能达到令对方胆战心惊的效果。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说明其双眼必有特殊之处,可能在第一次绘画中,胡博还没有捕捉到这一点,而以后的三次接触,或许有机会让他捕捉到灵感,认清慈禧面部最有特色的,正是她的双目。估计由于这个原因,巴黎版肖像中,慈禧的双目,确如画龙点睛般令人叫绝。

对此,我曾向一位研究清史的前辈询问他的看法。这位前辈认为,华士.胡博是一名非常认真的画家,所以出于“满足客户需要”不得不修改自己的画作之后,以其性格特点,一定会尽力制作出一幅更加写实的作品,来表明自己真实的艺术水平。所以,巴黎版的慈禧更接近于真实,是符合逻辑的。

为了说明华士.胡博的认真,这位前辈特别请我注意德和园版油画上的题名和三枚印章。题名是“仿画大清国慈禧皇太后,光绪乙巳年”,三枚印章是方形的“慈禧太后之宝”,“大雅斋”,和长圆形的“宁寿宫”。

在我还感到迷惘的时候,前辈提醒我 – 那三枚印章,有可能像油画上那样大吗?毛笔字可能写在油画上么?

经过前辈的解释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题名和三枚印章,完全是华士.胡博精心仿绘在画面上的,而胡博本人,对汉字一窍不通!

这样一个认真的画家,在离开清廷的控制之后,重绘一幅真实的慈禧,不但体现出她的外形特点,也体现出她的性格特征,实在是太正常了。而胡博也的确有这个才能。

如果是这样,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位执著的华士.胡博,让我们一百多年后,还能够欣赏到慈禧的真实形象。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