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萨苏
萨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9,188,161
  • 关注人气:366,6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仁棠是不是《林海雪原》“董中松”的原型 上

(2009-02-09 12:12:08)
标签:

军事

分类: 千里天狼 (军事, 历史)
日前,在一篇文章中写了董仁棠将军谈东北剿匪中的战友,提到小说《林海雪原》中“坦克”刘勋苍的原型刘蕴苍。在牡丹江军分区二团剿匪的战斗中,刘蕴苍是一连三排排长,董老当时是副排长。

写到这里,有朋友想起曲波这部小说中,剿匪小分队中有一个小董 – 二小队副董中松。这个董中松被称为“做事机灵,口齿清楚,能言善讲”,当时只有十八岁,少剑波曾经派他单身一身滑雪前往牡丹江送“先遣图”,一切都和董老 的形象有些吻合。那么,董老是否就是《林海雪原》中的董中松呢?

事实上,根据董老提供的资料,小说中的董中松另有其人,所谓“董中松”,真名叫作董仲松,也是董老在胶东公学的同学。

曲波部下怎么会有这样多胶东公学的学生呢?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0002

这件事,和震惊中外的“刘公岛起义”有关系。

所谓“刘公岛起义”,指的是1944年11月5日,原汪伪海军军校在刘公岛的官兵,激于爱国热情,在郑道济等人串联领导下发动的武装暴动。起义官兵杀死岛上日军和伪军军官,夺取炮艇日生利号,东海号,运输舰同春号,携带武器登陆,成功摆脱了日军的追击。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0002
http://www.muping.gov.cn/Upfiles/20081138255429766.jpg
郑道济,原国民党第三舰队军官,抗战后一度离开军队,后加入汪伪海军伺机拉部队反正。


郑道济等人起义后本来意图寻找国民党正规军加入。但是,1943年夏天,原来在沂鲁山区坚持的苏鲁战区主力于学忠部遭到扫荡,被迫撤出山东,于本人在突围 中身中五枪。奉命增援的李仙洲部临阵怯敌,与山东的八路也搞不好关系,在8月正式放弃进入山东。当时在山东的国民党正规军由于遭到日军的残酷打击,已经基 本撤离了这个地区。所以郑道济等人登陆就遇到了八路军。八路还专门派了东海军分区敌工股长辛冠吾去做工作。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0002

说起来郑道济等人倒没有多少党派观念,他们的要求很简单 – 就是要找一支真正打日本的中国军队加入。

那么八路军到底是不是真正打日本的呢?因为双方没有打过交道,这批起义军心怀忐忑,很是犹豫 – 这“八路”别是土匪吧?脱了汉奸皮变成土匪,那也没什么光彩的阿!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0002

换军阀混战,说不定这样一犹豫,对方就动手兼并了。真那样的话,起义的海军部队八九百人,全套日式装备,打起来真叫自相残杀,亲者痛仇者快。

好在八路这边对收编部队极有经验,辛冠吾一眼就看出了郑道济他们的心病,说好,给你们看材料。历年胶东军区的作战情况,都有材料,看看我们是不是真心抗日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0002

起义部队就看材料。

这材料哪年的都有,看来不象伪造的,看来八路是真和鬼子干的。但海军弟兄们还是不安心,担心这是宣传。最后郑道济聪明,说这样行不行,我们找些父老乡亲了解了解,看他们怎么说,成不?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0002

他们不知道土八路当时最得意的就是群众路线。

八路很大方地说 – 好,你们自己去找人,自己开会,我们不管。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0002

这一招太震撼了。

了解的结果,都说八路抗日。海军弟兄们一咬牙 – 到哪儿不是打鬼子阿,投八路吧。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0002

投是投,可是有个条件,就是还要当海军,上军舰。

这回轮到土八路嘬牙花了 – 海军?别说军舰了,俺们连汽车都没有啊,这个条件,恐怕不成。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0002

好在那边急于找到靠山,条件也很宽松 – 你们现在没海军,将来还能老没海军么?给弟兄们留个念想,不行吗?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再不答应就是八路不对了。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0002

于是,这支部队使用了一个独特的番号 – 八路军胶东军区海军支队。

有趣的是,这支部队可能还在TG军队的历史上创造了一个记录 -- 当时这个部队的军官都被授予了军衔,支队长郑道济是上校,老八路曲波是上尉。这比正式记载中最早的授衔早了将近一年。(最早的军衔,正式记载是1945年 9月,为了和苏军对等交流,中央为派东北代表陈云,彭真,叶季壮授中将衔,伍修权授少将衔,段子俊、莫春和授上校衔)。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020002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