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狮残影之五 广东之战中国机械化部队的损失
标签:
军事 |
分类: 千里天狼 (军事, 历史) |
[近日,在日本发现一批上个世纪前
半期拍摄的照片,拍摄者为当时的若干日本记者,其中有旅行中拍摄的文化风光照片,也有作为随军记者留下的战火遗痕。这些照片的历史价值,是从一个侧面反映
了那个时代的中国,有它的人文历史,有它的贫穷落后,更有它面对强敌的刚毅不屈。萨将这些照片翻拍后,准备整理为一个专辑,陆续展现给大家,这个专辑,就
叫做《睡狮残影》吧。
---
萨苏]
广东的抗战,最开始打的是不错的,陈策坚守虎门要塞,日军有一年的时间无法进入珠江,只能在外海封锁而已。
在《中国海军中的大英帝国爵士》一文中,老萨提到过日军第二次进攻虎门,动用了“彰武队”武装配合策反的李福同部,不料被李通气给广东守军,反而在试图登陆时遭到痛击,全军覆没。
http://media5.dropshots.com/photos/544239/20081021/003857.jpg
日本每日新闻恰好有一名记者当时在珠江口外的日军运输舰上,拍摄了“彰武队”出发时的样子,留下了此战在历史中的影子
不过,这支部队几个小时以后就被中国海军部队消灭在了虎门炮台前。
有一个问题 -- 日军彰武队队员身后背的是什么?
然而,在抗战深入后,由于中日两军主要在华北和华中展开激战,考虑到日军兵力有限,在广东设防的第七战区余汉谋部认为不会遭到大规模进攻,布防松懈,结果遭到日军突然袭击。
http://media3.dropshots.com/photos/544239/20081021/003033.jpg
日军随军记者在广州机场发现的报告日军空袭情况黑板,记录到19日,随后广州即实际撤防,守军向三水方向撤退
这飞机数有点儿离谱。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日军登陆珠江口东侧的大亚湾。十五日,攻陷惠州。十九日,突破增城防线。二十一日,日军机械化部队三千余人冲入广州市区,广州沦陷。
http://media3.dropshots.com/photos/544239/20081021/003633.jpg
失守的虎门炮台及其重炮,看来属于老式的架退火炮,可能从清末就没有更新过
其间,虽然中国军队进行了一定的抵抗,但因为仓促应战,准备不足,而且大量粤军都已经投入武汉会战无法调回,终于被迫撤出广州,后路失守的虎门要塞也不得不放弃。事后才知道此战日军使用了战略预备队,当时日本国内连一个完整的师团都没有了。
因为没有注意到相应情报,余汉谋因此得了“愚汉无谋”的绰号。
http://media5.dropshots.com/photos/544239/20081021/004049.jpg
日军攻占增城,余汉谋在此曾经设立了一道防线,战败后才决心放弃广州
由于广东是当时中国进口物资的入境集散地,广东守军装备并不差,有的部队堪称机械化。从日军当时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些广东守军放弃的装备,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战中,中国机械化部队的重大损失。
因为今天工作比较多,一些装备没有来得及进行详细考证,只好请朋友们多多帮忙了。
http://media3.dropshots.com/photos/544239/20081021/002223.jpg
中国机械化部队放弃的轻装甲车,型号不详
http://media4.dropshots.com/photos/544239/20081021/002341.jpg
中国军队放弃的高射炮和载运卡车,从卡车的牌号,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军队装备中比较鲜明的德国特色
http://media3.dropshots.com/photos/544239/20081021/002619.jpg
履带式牵引车和高射炮,型号不详
http://media5.dropshots.com/photos/544239/20081021/002723.jpg
轮式装甲车,可以看到炮塔中的机枪已经被拆卸,型号不详

曾经在中国军队中威名远镇,被称作日军最惧怕的三种兵器之一的德国37毫米反战车炮
如果有熟悉抗战中我国装备的朋友,或许破解这些武器的型号之谜并不是不可能的。
[完]
在《中国海军中的大英帝国爵士》一文中,老萨提到过日军第二次进攻虎门,动用了“彰武队”武装配合策反的李福同部,不料被李通气给广东守军,反而在试图登陆时遭到痛击,全军覆没。
日本每日新闻恰好有一名记者当时在珠江口外的日军运输舰上,拍摄了“彰武队”出发时的样子,留下了此战在历史中的影子
不过,这支部队几个小时以后就被中国海军部队消灭在了虎门炮台前。
有一个问题 -- 日军彰武队队员身后背的是什么?
然而,在抗战深入后,由于中日两军主要在华北和华中展开激战,考虑到日军兵力有限,在广东设防的第七战区余汉谋部认为不会遭到大规模进攻,布防松懈,结果遭到日军突然袭击。
日军随军记者在广州机场发现的报告日军空袭情况黑板,记录到19日,随后广州即实际撤防,守军向三水方向撤退
这飞机数有点儿离谱。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日军登陆珠江口东侧的大亚湾。十五日,攻陷惠州。十九日,突破增城防线。二十一日,日军机械化部队三千余人冲入广州市区,广州沦陷。
失守的虎门炮台及其重炮,看来属于老式的架退火炮,可能从清末就没有更新过
其间,虽然中国军队进行了一定的抵抗,但因为仓促应战,准备不足,而且大量粤军都已经投入武汉会战无法调回,终于被迫撤出广州,后路失守的虎门要塞也不得不放弃。事后才知道此战日军使用了战略预备队,当时日本国内连一个完整的师团都没有了。
因为没有注意到相应情报,余汉谋因此得了“愚汉无谋”的绰号。
日军攻占增城,余汉谋在此曾经设立了一道防线,战败后才决心放弃广州
由于广东是当时中国进口物资的入境集散地,广东守军装备并不差,有的部队堪称机械化。从日军当时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些广东守军放弃的装备,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战中,中国机械化部队的重大损失。
因为今天工作比较多,一些装备没有来得及进行详细考证,只好请朋友们多多帮忙了。
http://media3.dropshots.com/photos/544239/20081021/002223.jpg
中国机械化部队放弃的轻装甲车,型号不详
http://media4.dropshots.com/photos/544239/20081021/002341.jpg
中国军队放弃的高射炮和载运卡车,从卡车的牌号,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军队装备中比较鲜明的德国特色
http://media3.dropshots.com/photos/544239/20081021/002619.jpg
履带式牵引车和高射炮,型号不详
http://media5.dropshots.com/photos/544239/20081021/002723.jpg
轮式装甲车,可以看到炮塔中的机枪已经被拆卸,型号不详

曾经在中国军队中威名远镇,被称作日军最惧怕的三种兵器之一的德国37毫米反战车炮
如果有熟悉抗战中我国装备的朋友,或许破解这些武器的型号之谜并不是不可能的。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