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风语者 (朋友们的作品) |
[小疯是一个极受欢迎的人,好像无论饱学的先生还是漂亮的女孩子,总是对他敞开着房门。这种情况曾经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只有读到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时,才隐约体会出这其中的奥秘。小疯,是个无论在困境还是在顺境,无论在北京枣树隐蔽的院子里,还是在异国万里的他乡,从来不曾放弃过爱与真诚的人。
张海迪曾经写过一段名言 -- “生命之树常青”
小疯要写,我猜应该是 -- “爱之树常青”
让我们共勉
-- 萨苏]
昨天路过纽卡市中心的时候发现街头出现了许多衣着怪异,做着各种搞笑表演的人们,他们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全部都戴着一个如同马戏团小丑般的大红鼻头!看到这个情景,心中不禁纳闷,难道今天是英国人的狂欢节?出于好奇,我借机询问了身旁一个看热闹的英国老太太。从她口中得知,原来今天是英国慈善募款的大日子——“红鼻子日”(Red Nose Day)
“红鼻子日”是由英国“喜剧救助组织”(Comic Relief)举办的慈善捐款活动。该组织成立于1985年,总部设于英国伦敦的Vauxhall。这家慈善机构拥主要举办两项主要的活动来帮助英国及全世界的贫困人群,其中一项就是著名的“红鼻头日”。这个活动从1988年开始,每逢奇数年的3月举行并希望由轻松和逗趣的方式,激发大众关心世界贫穷这个严肃的问题,进而慷慨解囊。活动所募得的款项,有60%用在改善非洲贫穷人民的生活,40%则会用在英国的弱势团体上。换句话讲,英国人在这天会用“不正经”的方式做“正经”的募捐。
与一般募捐不同的是,“红鼻子日”的主旨就是提倡以赞助善款的方式换取任何快乐,而不是毫无回报地施舍。也许正是因为本着这样的精神,原本“古板”的英国人纷纷加入到这项意义非凡的活动中去。那些平时被认为缺乏幽默感的英国“绅士”和“淑女”们全然没有了平日的严肃,他们甘愿把头发染红,穿上各种怪异的服装,戴上大红鼻头,拿起募捐桶到街头去募捐。有的人在大街上耍把戏引人发笑,从而获得善款。更有甚者也可以浸泡到盛满英国烤豆子的浴缸中洗一个烤豆子浴,以此方式来来换取更多的募捐。他们的口号就是“让钱包里的钱跳到穷人的口袋里!”
其实,早在“红鼻子日”之前,社会各方事实上已经为迎接这个大筹款日而行动了。有的公司声明为“红鼻子日”捐出某日盈利,例如英国电话公司的报时电话捐出十天电话费收入。人们在车站、在超级市场、在报摊、在商场等等地方,随时随处都可以买到塑料红鼻子。当天晚上,英国的千家万户都会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的马拉松式的筹款直播,那是全国演艺名人、影视名星、乐坛歌手的总动员演出。但它绝不是一个纯粹的消遣娱乐,在演出的空隙电视公司会播放事先制作好的一个又一个电视记录片段,向人们展视社会贫困实情,以感人的故事,以扣人心弦的事实,提醒和启发公民责任,激发社会同情心,而人们在欢声乐韵之中将省下的一瓶酒钱,一份外卖的钱通过多种电子渠道捐给了那些更需要资助的人们。
在英国,红鼻子日已成了人们在幽默和开怀大笑中寻找精神安慰的日子,越来越多的英国人不但痛快地掏出钱袋,更是勇敢地戴上可笑的红鼻子、把自己头发染成扎眼的大红色。一些比较矜持的人不好意思在脸面上做文章,便买件大红色的套头衫穿上。对于这个特殊的“红鼻子日,”英国人自己总结了一句话“看起来很愚蠢,感觉上很伟大”。
的确,英国人的这种做法确实很值得称赞。转念想想,既然英国人可以有个“红鼻子日”,那在中国为什么不能有个“红帽子日”或者“红手套日”呢?希望那些用价格不菲的短信给 “超女”投票的人们在高兴之余也能想想那些更需要资助的人们,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也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愿更多的人可以得到帮助,愿更多的人可以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
(完)
发完小疯这篇作品,就得到这样的消息:
昨天,是玉米爱心基金成立一周年的日子
玉米爱心基金是国内首只以歌迷名字命名的公益基金
玉米就是2005年超女冠军李宇春的歌迷
昨天,李宇春和红基会秘书长做客TOM网谈到玉米爱心基金
一年来玉米基金达到90多万元
统计人数达到1万3千人参与捐助活动
目前已资助了27名贫困白血病儿童
我想,小疯的期待是很可以得到宽慰了
附:奥黛丽.赫本,萨最喜爱的影星
-- 萨
张海迪曾经写过一段名言 -- “生命之树常青”
小疯要写,我猜应该是 -- “爱之树常青”
让我们共勉
昨天路过纽卡市中心的时候发现街头出现了许多衣着怪异,做着各种搞笑表演的人们,他们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全部都戴着一个如同马戏团小丑般的大红鼻头!看到这个情景,心中不禁纳闷,难道今天是英国人的狂欢节?出于好奇,我借机询问了身旁一个看热闹的英国老太太。从她口中得知,原来今天是英国慈善募款的大日子——“红鼻子日”(Red Nose Day)
“红鼻子日”是由英国“喜剧救助组织”(Comic Relief)举办的慈善捐款活动。该组织成立于1985年,总部设于英国伦敦的Vauxhall。这家慈善机构拥主要举办两项主要的活动来帮助英国及全世界的贫困人群,其中一项就是著名的“红鼻头日”。这个活动从1988年开始,每逢奇数年的3月举行并希望由轻松和逗趣的方式,激发大众关心世界贫穷这个严肃的问题,进而慷慨解囊。活动所募得的款项,有60%用在改善非洲贫穷人民的生活,40%则会用在英国的弱势团体上。换句话讲,英国人在这天会用“不正经”的方式做“正经”的募捐。
与一般募捐不同的是,“红鼻子日”的主旨就是提倡以赞助善款的方式换取任何快乐,而不是毫无回报地施舍。也许正是因为本着这样的精神,原本“古板”的英国人纷纷加入到这项意义非凡的活动中去。那些平时被认为缺乏幽默感的英国“绅士”和“淑女”们全然没有了平日的严肃,他们甘愿把头发染红,穿上各种怪异的服装,戴上大红鼻头,拿起募捐桶到街头去募捐。有的人在大街上耍把戏引人发笑,从而获得善款。更有甚者也可以浸泡到盛满英国烤豆子的浴缸中洗一个烤豆子浴,以此方式来来换取更多的募捐。他们的口号就是“让钱包里的钱跳到穷人的口袋里!”
其实,早在“红鼻子日”之前,社会各方事实上已经为迎接这个大筹款日而行动了。有的公司声明为“红鼻子日”捐出某日盈利,例如英国电话公司的报时电话捐出十天电话费收入。人们在车站、在超级市场、在报摊、在商场等等地方,随时随处都可以买到塑料红鼻子。当天晚上,英国的千家万户都会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的马拉松式的筹款直播,那是全国演艺名人、影视名星、乐坛歌手的总动员演出。但它绝不是一个纯粹的消遣娱乐,在演出的空隙电视公司会播放事先制作好的一个又一个电视记录片段,向人们展视社会贫困实情,以感人的故事,以扣人心弦的事实,提醒和启发公民责任,激发社会同情心,而人们在欢声乐韵之中将省下的一瓶酒钱,一份外卖的钱通过多种电子渠道捐给了那些更需要资助的人们。
的确,英国人的这种做法确实很值得称赞。转念想想,既然英国人可以有个“红鼻子日”,那在中国为什么不能有个“红帽子日”或者“红手套日”呢?希望那些用价格不菲的短信给 “超女”投票的人们在高兴之余也能想想那些更需要资助的人们,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也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愿更多的人可以得到帮助,愿更多的人可以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
(完)
发完小疯这篇作品,就得到这样的消息:
昨天,是玉米爱心基金成立一周年的日子
玉米爱心基金是国内首只以歌迷名字命名的公益基金
玉米就是2005年超女冠军李宇春的歌迷
昨天,李宇春和红基会秘书长做客TOM网谈到玉米爱心基金
一年来玉米基金达到90多万元
统计人数达到1万3千人参与捐助活动
目前已资助了27名贫困白血病儿童
我想,小疯的期待是很可以得到宽慰了
附:奥黛丽.赫本,萨最喜爱的影星
http://www.daisy-online.net/hepburn/images/ah2_60.jpg“红鼻子日” By 鹿小疯" TITLE="小疯看英国—— “红鼻子日” By 鹿小疯" />
年轻时代的赫本
http://www.daisy-online.net/hepburn/images/ah3_17.jpg“红鼻子日”By 鹿小疯" TITLE="小疯看英国—— “红鼻子日” By 鹿小疯" />
离开电影以后,奥黛丽赫本把她的余生都用在了帮助非洲和印度支那的孩子们身上,这是1992年赫本在越南拍摄的照片,第二年,赫本因癌症离开人世。风华已去,对她的喜爱钦仰,却只有更加深切。
年轻时代的赫本
http://www.daisy-online.net/hepburn/images/ah3_17.jpg“红鼻子日”
离开电影以后,奥黛丽赫本把她的余生都用在了帮助非洲和印度支那的孩子们身上,这是1992年赫本在越南拍摄的照片,第二年,赫本因癌症离开人世。风华已去,对她的喜爱钦仰,却只有更加深切。
-- 萨
前一篇:答某网友的十问
后一篇:林冰之战 -- 闲话好男人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