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八方风雨 (时事,杂文) |
http://ct.pbase.com/o4/44/630844/1/54811511..jpg-- 博客一年寄语" TITLE="文中一点是故园 -- 博客一年寄语" />
看了朋友的留言,才注意到自从在新浪开博,时间居然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每天都会上来写一点文章,和留言的朋友发发感慨,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就象是在北京的故园,枣树下面摆了桌子,三五瓶啤酒,一盆打鼻香的扒肘子,几个老友坐了,酒酣耳热,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
待得月上梢头,肉已食尽,人已沉醉。
人生的快乐,原来就是这样简单。
新浪的博客和经常来的朋友,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天前,Ashley在这里留言,说萨是没有年龄的人。
会心一笑。
其实我不该是一个写作的人,我的工作是IT,而且,从小开始,父亲给我的教育就是去做一个好的工程师,他一向不喜欢我写东西。古人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良相在今天的社会里已经不再重要,而良医,与良工本意上是一样的。我知道父亲的心思是不希望我虚度一生。在他看来,假如你一生曾经为一条河上修过一座桥,就比作过几品的官员还重要了。
父亲是学理科的,想事情一向平淡而踏实。但是,在海南工作的时候,眼看着一片林莽在我们的手中,一天天显现出道路,跑道的形状来,又觉得父亲的期待其实是最浪漫和让人最有成就感的目标了。
相比而言,在检阅台上检阅千军万马,不过是一瞬间。
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我始终觉得愧对父亲的期望,不过尽力去做而已。但是,这个工作和妻给了我一个自己的小楼。工作之余,不必仰人鼻息,不必钻营苦恼,就是过了这样多年,才理解父亲的逍遥自在。
二十年来转头空,再回首,原来还是当年故我。
萨是没有年龄的人。
再笑。
但我确实喜欢写东西,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仔细想来,大约就是我对这个世界总是象刚出了门的狗狗一样充满好奇吧。这份好奇心,使我对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喜欢写一写。
更多的,是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一份心情,一份收益。妻一向不肯承认我写东西是一种劳作,她说你那时候分明是享受不是辛苦。
她说的一点儿都不错,但不知道她是否能够理解得更多。
写东西,于我如同一根脐带。这新浪的博客,连着我和那些看不见的朋友,也连着我和海那边的中国。
在上海作项目的时候,曾经为公司的大老板做翻译,当时为了外高桥的一块地我们在打官司,根据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我们通过某个渠道给法官送了点儿“意思”。法官没有收,可是我们的官司判得很公平。下来,我们请法官吃饭,他没有拒绝 – 反正案子结束了嘛。席间,老板说没有想到在中国不送钱也可以有这样的结果。
年轻的法官请我翻译他的回答 –那是我做翻译的时光中,翻译得最自豪的一句话了。
他说,“我们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
中国是一个大而复杂的国家,它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
作为中国人其实真的很不容易,我们的问题太多,我们的苦难太多,同样的努力,我们的收获比起人家往往只有一根小拇指。而且,我们的同胞中,也有太多令人难以接受的贪官污吏,骗子强盗。
然而,也有同样的中国人,不变地用他们疲惫的面容提醒我们 – 我们一直在努力。
这些,且不去说。而在工作中,我深深的感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只有中国人,才会在那么多事情都不确定的时候安之若素;只有中国人,才会面对咬得象一群狗一样的团队觉得这很正常;只有中国人,才会受了委屈淡淡一笑,因为这世间的苦难他看得太多;只有中国人,才会彻夜加班把活儿干完,觉得这不是摧残人权而是工程师的责任所在。。。
其实传统的中国文化,我想会使未来的世界受益。
中国是个很奇怪的国家。
它越大,越象个银河系,绕着中心转来转去。美国是一张网,中国就是一个陀螺。它的价值观决定了它对外的侵略性一向不强,西班牙的将军们热衷远航掠夺的时候,中国的军人却以戍边为天下苦事,开疆拓土的秦皇汉武,有威风不假,却必须是消耗中土的积蓄,中国人恋土难移。假如所有的国家都像传统的中国这样,世界大概要太平得多。
它以文化立国,所以各个民族在它的内部常常被消化干净而不自觉,连顽固的犹太人也不例外。想一想,这种文化立国,是不是比凡尔赛的民族立国,或者某些地方的宗教立国让人觉得亲和得多?毕竟,人无法选择民族,却可以接受文化。文化的对立毕竟可以通过讲道理解决,若是民族或者宗教的对立,恐怕有很多时候,是不讲道理的。
它的子民都有一点儿对数字的不敏感。这在今天的社会中恐怕是大问题,因为工业化的结果是量化的概念大行其道。但中国人性格中这种对量化的不敏感,恐怕升华之后,正是那种叫做“模糊”的流行概念。至少我个人相信,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未来的人类,需要的恐怕是“模糊”,才能有更高的宏观控制能力。
反者道之动,世界总会需要一点协调的,中国代表的东方文化,也许有些概念只是超前了。“官不举,民不纠”,还有“中隐隐于市”,这些统统和现代观念不协调的东西,是不是又和“法制成本”,“网上生存”等等后现代化概念可以挂上钩?中国文化是个以人以心为本的哲学体系,在工业化时代无用武之地,在后工业时代人的个性日益重要的日子里,是不是又会复苏?
哪怕是中医呢,我们都要说,西医治病,中医治人。美国军队的数字化可以到每一个士兵,我说既然战争中开始把每一个战士不再当作一个符号,而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考虑,只怕中医的概念,将来也有机会发扬光大了。
中西方文化,本来不是对立或者你死我活。我的看法,在能计算的范围里,西方文明比东方要厉害些,在不能计算的情况下,东方文明就更有价值了。
反正,世界上的事儿,要么是能计算的,要么是不能计算的。。。、
在新浪的博客上,和朋友们谈新疆的鸟儿,谈动物园的猴子,谈等待亲人回家的心情,这根脐带,让我这个在外面的人,总是觉得没有离开家。
安泰不能离开他的土。
何况,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呢。
总觉得我这辈子是脱不了是一个胡同里的北京孩子。
也脱不了是一个华北平原燕赵子孙的后代。
其实,还有很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
过去的文章很多没有整理放上来,而连载的管理更是一塌糊涂,曾经准备为朋友们写一点轻松的武侠小说,让大家也当一次大侠或者侦探,至今都没有完成。
写东西的时候,萨是快乐的,在博客上和我的朋友们分享我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
还要感谢朋友们让离乡的萨有一个故园。
遥望西方,月明如水。
那边,是父,是母,是我故乡。
[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