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夜春风,运河边上的柳树绽放出新绿,一丛丛迎春花也争相吐艳,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时蔬、野菜、江鲜……让我们对这个季节充满了期待。
“倚棹汀洲沙日晚,江鲜野菜桃花饭”,唐代的李群玉在《沅江渔者》中是这样形容春天。
眼下虽无处寻访尝尽诗人笔下桃花饭之香甜甘美,却能在扬州的街头小馆,或是装饰的颇有些腔调的大馆子里,觅得江鲜野菜的痕迹。
多亏去之前朋友提醒,走在1912时尚街区那一栋栋青砖小楼间,才不至于和运河5号擦肩而过。运河5号的门径开的有些曲折,稀疏的翠竹掩映在门两边,两只深口大肚陶坛林立门前,几株半人高的竹筒随意斜插坛中。“窥一斑而见全豹”。简单的细节反倒突显出运河5号的精致和幽静。餐厅只有楼上一层楼面。虽说不算大,但无论是小巧而古韵悠长的前台,长灯低垂寂静无声的走廊,还是狭窄的天井里横竖相错的木板,以及随处可见的陶瓷,似乎都在有意无意营造出沉静的味道。
自古以来,江鲜就以其鲜美绝伦的味道,为饕餮客所迷恋。只是当年与长在荒野之中的野菜并驾齐驱的江鲜,如今早就跻身贵族行列,即便是野菜,委身大馆子之后,身价也已扶摇直上,因而坐在运河5号宽大的窗前,反而对精雕细琢之后的江鲜野菜充满期待!
作为家常菜,当原本经常粗糙示人的莴苣,被细心切片、调味之后以圆柱形造型出来打头阵时,立马感觉到厨师的用心,正是腌渍的时间拿捏得当,莴苣吃在嘴里,爽脆而又带着清香。眼下的时令菜中少不了芦蒿炒香干的身影,翠绿色的芦蒿独特的香气,在憨厚的香干陪衬之下,越发显得娇气可人;牛肉粒炒时蔬,一上桌立马就察觉出这道菜暗含着粤菜的身影,被酱汁爆炒过的牛肉粒,配上碧绿的菜薹,一荤一素解馋又爽口。娇嫩的蚕豆、柔软的苋菜,只有到了五月天才会大批上市,出现在扬州寻常人家的餐桌上,然而在反季节菜横行的今天,提前一两个月尝鲜也不是没有可能,所谓鲜就是新鲜的,当这种江南大陆菜提前四五十天上市时,岂有不鲜之理。苋菜和蚕豆很像一对小冤家,各有各的秉性,正是出锅前撒的那一把蒜片提味儿,才使得碧绿的蚕豆永浴苋菜红色的汤头中,散发着和睦的味道。
不知道这些日子是不是江鲜吃多了,对于眼前一大盘炖江杂鱼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只浅尝了一筷子之后,发现鱼小多刺时,就放弃了朵颐的心思。相比之下,豉汁蒸白鱼倒显得很周正。白鱼身上原本带有淡淡的土腥味,在豉汁的热力追捧下,鱼肉变得倒也鲜嫩,很适合小酌时的配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