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对扬剧有些迷恋,它虽然没有京剧、昆曲那样唱念做打变化多端,也没有过于华美的唱腔,以及如痴如醉华丽的舞美设计,但扬剧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通俗易懂,固然讲述的也多半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可是诙谐的语言总能博得观众哈哈大笑。最开心的,莫过于前两天上午去个园,在华局里戏台前,看一出《姐妹易嫁》,表演的男、女主角演员年华已经老去,身材也变得圆润臃肿,但到底是老戏骨,精气神还在,大段的唱词仍然是脱口而出。只可惜,伟哥有事非得离开,我只看好到风流少爷相亲那段,剩下的,只好努力回忆小时候看过的《故事会》中曾经有过类似的故事。 今天女儿醒得分外早,7点多,我带女儿出门去瘦西湖,想与那么的大学生船娘交谈,了解她们的工作状态,然而去得太早,船娘们还在集中开会,于是和女儿沿着南门河边一直往徐园方向走。女儿刚开始走路,就已经很有主意,不是拔路边的小草,就是去深处看郁金香花开,只是看什么都没有长兴,三两分钟的功夫小屁股一扭就走到别处去了。 走到长提春柳亭,女儿忽然站住了,站在台阶前,不仅抬起小脸往上看,还小手一拍一拍的很是欢愉,原来亭子里坐着一群老大爷和大妈,拉琴的拉琴,唱曲的唱曲,瞧那架势肯定是扬剧的票友。果然,仔细看,发现其中一位居然是昨天电视里看过的唱扬剧的大妈。印象中,这些老人往常都是周六周日在盆景园唱戏,怎么移师到了瘦西湖的呢?记得还是怀孕的时候,我曾经挺着大肚子专门听这些票友唱戏,遇到听不懂的,还会轻声问旁边坐的老人。或许当时,听戏的年轻人太少,我的身形也过于庞大,有一次,那位姓杨的女团长还特地拿了凳子给我坐。说来也奇怪,只要琴声一响,女儿就在肚子里一个劲地的踢我,闹个不停,没辙儿,我也就听一两个票友的戏就撤了。 不过,这胎教算是没白教,女儿只有十个月大小的时候,听到音乐声或戏曲声,自己会站在小床前,一手扶小床,小身子随音乐跳啊跳个不停,逗得公婆哈哈大笑,说这孩子有音乐细胞。 恰好看到杨团长走出亭子倒茶水,于是我走上前去与她攀谈,原来未来迎接418,让更多的人喜欢扬剧,这些票友特地把唱戏的地点改在了 长提春柳亭。只是上午下午都要在此演出,到底是近70岁的老人又点吃不消,这不,今天嘴里一直含着含片,打算歇一天不唱了养养嗓子。听我把过去这么一说,杨团长似乎也有点印象,很是高兴,拍着我的肩膀直说是:老朋友了!一转身,杨团长手上多了个茶叶蛋,不由分说递到我女儿手中,小妮子也不含糊啥都没表示接过来就剥壳,引得周围看戏的大爷大妈哈哈大笑。 或许觉得,我与其他几位老观众为了杨团长唱戏等了四五十分钟,她有些不好意思,赶紧上台为我们唱了一出《玉蜻蜓》片段.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