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婍
李婍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7,051
  • 关注人气:1,5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端生《再生缘》:一部女人写给女人看的书

(2010-06-24 15:22:14)
标签:

再生缘

评弹

弹词

祖父

陈端生

勾山

文化

分类: 随笔

陈端生《再生缘》:一部女人写给女人看的书

                                                                               /李婍

依然是美丽的杭州,依然是烟雨蒙蒙的西子湖畔,在滨湖的南山路柳浪闻莺旁,勾山樵舍原是一个很雅致的宅院,那里曾经住过一个心比天高的女作家。

陈端生,这个名字不太像女孩子,但她却是出生在勾山樵舍的了不起的女孩。那部被江南女子用吴侬软语伴着琵琶三弦弹唱的著名长篇评弹《再生缘》,就出自陈端生之手。如果陈端生和《再生缘》你都没听说过,黄梅戏《女附马》总听说过吧。“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我考状元不为作高官……就等告假回故乡,见了李公子,我送他一个状元郎。”这个著名的女扮男装女状 元孟丽君就是《再生缘》的主人公,后来被改编成了各种戏曲形式传唱。

这个叫做“勾山樵舍”的宅院住过江南的大儒、陈端生的祖父陈兆仑,他是桐城派祖师方苞的得意门生,因为号勾山,所以他的宅院起名“勾山樵舍”。陈端生的父亲陈玉敦举人出身,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在这个显赫的家庭中,人丁并不兴旺,延续陈家香火的只有两个女孩,一个是陈端生,另一个是她的妹妹陈庆生。妹妹是袁枚的女弟子,和姐姐一样从小酷爱文学,闺房中“姐妹床听夜雨,椿萱分韵课诗篇”,姐妹情深,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美好的少女时光。

陈家之所以给两个女孩起了男人名字,或许也和家中没男孩有很大关系。因为没有儿子,陈家把女儿当做儿子来养,她们接受的是开放式教育。

端生的祖父在京做官,全家都跟了去,那段时间是她们一家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从小生长在苏杭的母亲酷爱评弹。当时弹词是流行在江南闺阁之间的一种时尚消遣,它只用三弦、月琴伴奏,比复杂的音乐演奏简单易行,又不须像戏曲那样在大庭广众中演出,像在家庭密友间促膝谈心,可以一边听故事,一边谈感想,互相修改启发,成为被囚禁在家庭中的妇女难得的相互倾诉和沟通的途径。弹词绝大部分写的是女人的幻想和感受,是女人在女人中寻求知音的一种媒介,但没有太好的唱本。因为母亲对评弹的特殊喜好,深居闺房的十八岁少女陈端生在北京一个幽静的四合院开始着手为母亲写一部评弹。她的写作完全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情绪的抒发,她只想为自己和她母亲带来更多乐趣,或者说写着玩的。她玩得很认真,常常挑灯夜战,工作到深夜,“灯前成卷费推裁,玉漏催人慵欲睡,银灯照影半还挨”是经常的事情。

在北京写完前九卷,又跟着母亲辗转到山东登州父亲官邸,完成第十至十六卷。她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十六卷六十万字的《再生缘》,全部用七言排律诗体写成。那个女扮男装的孟丽君在她的笔下诞生了。

今天,十八岁的女孩还在妈妈怀里撒娇吧。那个时代十八岁的女儿应当出嫁才合乎情理,十八岁的陈端生待字闺中不急着出嫁,却潜心写什么评弹,可见陈家是一个多么开明、通情达理的人家,能由着女儿的性子让她做自己高兴的事情。当时这家人也未必就想到陈端生创作的《再生缘》会唱响天下并流传后世。

世界上想不到的事情太多了。陈端生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她的《再生缘》还没写完,母亲死了,第二年祖父也死了,这时她二十岁。原本欢乐融融的家突然间家破人亡,没有儿子的陈家只能让女儿代替儿子行孝,按照规矩,她要从登州回到杭州为祖父和母亲守制三年。

重新回到勾山樵舍,她无力再续写《再生缘》,这部弹词本来是为母亲写的,既然母亲无缘再听,写下去还有什么意义。熟悉的家,熟悉的西子湖,已经物是人非,原本幸福欢乐的一家人已经永远不能再欢聚一堂了。

“碧染长空池似镜,倚楼闲望凝情……暗想昔时欢笑事,如今赢得愁生。”这是陈端生当时真实的心情写照。

守孝的三年对陈端生来说应当是很漫长的,三年之后她已经是一个二十三岁的老姑娘了,好在嫁得还不错,她和祖父好友的孙子范菼成了婚。据说世家子弟范菼还算风流倜傥,两人门当户对,很有共同语言,日子过得算得上幸福和谐。在琐碎平实的生活中,陈端生相夫教子,像所有的普通主妇那样过着温馨的小日子。

 

幸赖翁姑怜弱质,更忻夫婿是儒冠。

挑灯伴读茶声沸,刻烛催诗笑语联。

 

从这首诗中看,这个时期的陈端生对自己的生活相当满意。

这样平静的生活仅仅只有六年,六年之后陈端生的生活又出现了一个大变故,她的丈夫出事了。

在一次科举考试中,陈端生的丈夫范菼因为作弊受到严惩。当时对于考试作弊的惩罚比现在严厉多了,范菼被判刑发配到新疆伊犁,给边疆士兵们当奴仆。昨天还在幸福颠峰的一个家顿时跌入了黑暗,从此恩爱夫妻天各一方,在没有快捷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施的二百多年前,陈端生和丈夫的分离无异于生离死别,从此音讯两茫茫,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生活中的陈端生并不像她创作的孟丽君那样敢于挑战命运挑战礼教,她其实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文弱女子,对命运的安排,她无奈地接受了,而且这次打击使她一蹶不振。也就是说二十九岁的陈端生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当年在北京、在登州写《再生缘》的快乐少女陈端生已经再也寻不回来了。她变得木讷、缺乏灵性,像所有的贫困妇人一样做着粗活,衣衫褴褛,不事装扮,过去的岁月变成了回忆,但是回忆既美好又痛苦,她不愿意回忆什么,她强迫自己忘记了许多过去的事情,包括她的《再生缘》。

就在陈端生因为命运的捉弄而痛苦挣扎的时候,她的《再生缘》却流传到世面上,红遍大江南北。可惜那个时候没有版权,否则有一笔可观的稿酬,陈端生也不至于那样穷困潦倒。

陈端生的妹妹陈庆生嫁了一个姓叶的巡抚,小日子过得还算舒服。她的性格似乎与姐姐不一样,她喜欢结交朋友,因为文采斐然而在闺阁中颇具盛名。在生活上她可以经常不断地接济姐姐,但精神生活上怎么帮助姐姐走出来呢,她开始鼓励陈端生把《再生缘》续写下去。

早春二月,在丈夫离家四年之后,过完一个寂寞凄楚的春节,她重新拿起生疏的笔。经受了太多打击的陈端生身心疲惫,她想慢慢寻回“拈毫弄墨旧时心”,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回当时的心境了。那年她三十三岁,三十三岁的陈端生感觉自己已经像一个老妇人,外表和心态一样沧桑,她明显感觉自己老了,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回忆美好的童年时光,回忆过去亲人们给自己的温情。如今幸福时光一去不复返,她只能“骚首呼天欲问天,问天天道可能还”。起初她也是为了寻找寄托开始写《再生缘》第十七卷,没想到续写变得那样艰难,前十六卷总共只用了三年,但这一卷就整整写了一年。一年时间停停写写,她有几次都要放弃了,咬咬牙又坚持下来,等到这一卷写完,她心力憔悴,再也无力继续了。

第十七卷,她也只是写到了孟丽君周旋在朝堂之上,以后这位女状元能否全身而退,能否得偿夙愿洞房花烛,都成了一个谜。

此后的十年,陈端生完全放弃了自己曾经热爱的文学。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一切也就没意义了。

其实陈端生的心早已死了,仅仅心死也就罢了,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含辛茹苦养大的女儿得了重病,因为无钱医治悲惨死去,那年陈端生四十五岁。丈夫在遥远的天边服刑,相依为命的女儿死了,陈端生的精神支柱彻底坍塌了,她终于再也无力支撑下去。此时她已经得到消息,苦盼十六年的丈夫已经在回家的途中了,她却支撑不到和他见面的那一天了。

一代才女在凄风苦雨中耗干了生命,带着对人生的怨恨和绝望悄然离世。

陈端生死后,钱塘女诗人梁德绳为《再生缘》续写了后三卷,作了个才子佳人大团圆的结局。到晚清年间,又有一位叫做侯芝的才女对《再生缘》进行了修订,才变成后来流传在世的样子。也就是说这部评弹都是由女性来完成的,是一部女人写给女人看的书。

《再生缘》这部女人写给女人看的书写的也是女人。

《再生缘》是被囚禁在深闺洞穴中的女性梦幻,陈端生利用男子的经历、男子的判断和男子的声音来曲折迂回地表述女性的梦幻,把那个时代中国女子的理想诉诸笔端,貌若西子、才比孔明的千古奇女孟丽君寄寓了千古才女陈端生的理想和愿望。

故事很曲折,在今天看来甚至有些俗套,但当时绝对是很了不起的创作。元代昆明十五岁少女孟丽君,才高貌美,云南总督皇甫家和豪族刘家争着抢着要聘她做媳妇。两家展开激烈斗争,孟丽君被当作这场争斗的战利品放在赛场上。她不满命运的安排,女扮男装离家避难,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状元,官至兵部上书及丞相,在朝中和父兄为同僚,纳未来的丈夫为门生,压倒须眉男子,成为朝廷重臣。后来女扮男装之事暴露,皇帝被她的才貌打动堕入情网,想逼她为妃,未来的丈夫也软硬兼施逼迫她同偕花烛,孟丽君的父母、翁姑、兄弟、乳母、密友无一例外,都加入逼她“就范”的行列,整个男权社会都在逼迫孟丽君回归无名、失语的女性世界。为保卫自己开创出来的独立自由生活,她劳心焦思,左推右挡,用尽心机保卫自己,坚决不愿回到社会、传统、文化为她设定的女性唯一的归宿——生殖与满足男性,最后孤军作战的孟丽君走投无路,终于在绝境中吐血昏迷。陈端生的《再生缘》十七卷就写到这里。

清代诗人陈文述在《西冷闺咏》中有一首咏陈端生的诗:

 

红墙一抹水西流,别绪年年怅女牛。

金镜月昏鸾掩夜,玉关天远雁横秋。

苦将夏簟冬怨,细写南花北梦愁。

从古才人易沦谪,悔叫夫婿觅封侯。

 

这应当是对陈端生一生的简单概括吧。

 

http://imgcache.qq.com.qqdiy.info/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