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周五晚上,新华财经媒体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了。三十多倍的市盈率,9亿多美元的市值。虽然在挂牌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就下跌了13%,但这主要是受大市所累,在路演途中遭遇全球股市全面调整的情况下超过发行额8倍的认购率以及接近定价区间中点的发行价仍然显示出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IPO(至少站在发行方的角度看是如此)。
很多中国企业家都喜欢“攒局”这个词。新华财经媒体这个和新华社没有太多关系的公司就是一个极富想象力和执行力的美国女士用一年多时间“攒”出来的一个“局”。她借助早些时候已经在日本上市的新华财经的投资和借款,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整合出这家(1)拥有多家中国主流媒体的实际运营权;(2)业务涵盖了内容制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广告代理;(3)成功登陆美国股市并且市值接近10亿美元的综合传媒公司,这本身就足以引起业界的关注。
在新华财经媒体的《招股说明书》当中,“风险因素”章节长达30页、共计57条,除了一些每家中国公司都会有的常规风险之外,还包括下面这些比较重要的风险:
1.
我们依靠一些关键的合同和业务关系来开展我们自己的业务,如果我们的业务合作伙伴或者合同签约方不履行或终止履行我们的合同或者停止运营,我们的业务会受到影响,声誉将受到损害,并且将只能通过法律诉讼而维护我们的权利,而法庭诉讼将可能是漫长而昂贵的…
2.
我们并不是所有这些关键合同的签约方,而是通过和我们有合同关系的一些公司同第三方签署那些关键合同。如果第三方不履行或终止履行那些合同或者终止运营,我们的业务将受到影响,声誉将受到损害,并且我们的权利在法庭上将无法受到保护。
3.
我们依赖合同来控制我们的一些子公司和关联公司,这种安排可能不如直接的股权控制更加有效。
4.
这些关联公司的股东可能违反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协议,并且可能和我们有利益冲突…
5.
我们依赖其服务的一些第三方可能同时还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6.
如果中国政府认定支撑我们中国业务和运营的那些合同不符合中国关于外资进入媒体及市场研究行业的相关规定,或者这些规定以及对于它们的解释在未来发生改变,我们可能会受到严重处罚并且放弃我们在那些运营中的权利。
7.
我们的母公司新华财经可能和我们有利益冲突…
8.
我们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布什女士(和美国总统没有关系)还是我们母公司的副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因此要花相当一部分精力在母公司上面。她对两家公司的义务可能产生冲突,我们不敢保证当这样的冲突产生的时候她一定会做出有利于我们的选择。
等等等等…
如果你要仔细看这些“风险因素”的描述,你会觉得投资这家公司几乎“无法下嘴”。然而事实上,尽管新华财经媒体存在所有这些风险,它还是受到了海外投资人的强力追捧。原因只有一个:在他们看来,这是第一家登陆美国股市的、能够享受中国传媒业增长的主流媒体公司。
新华财经媒体上市这件事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关注和思考的东西:
1.
虽然中国传媒市场是一个高度管制的市场,海外资本市场仍然对中国传媒概念充满热情。
2.
(我以前已经说过N多遍),对传媒企业来说,规模很重要,盘子大小很重要。新华传媒如果不能凑出今年2500万美元的利润(虽然这些利润中超过一半来自纯粹的广告代理),无论什么概念都不可能产生将近10亿美元的市值。
3.
依靠兼并收购和股权上的整合生拼出一个盘子是可以被海外资本市场所接受的。
4.
海外投资人和中国投资人一样,其实不怎么看招股说明书上的“小字”(其实那些字并不小,字号和字体都一样,“小字”只是一种习惯说法),无论是收入构成还是风险因素都不如概念和规模重要。
5.
中国传媒业的大风向是一方面继续加强内容监管,另一方面鼓励传媒的产业化发展。而世界上有哪个行业是可以没有企业化运营就能产业化发展起来的呢?
6.
世界上很多事都是这样,乍一看好像做不了,其实你真做了也就做了。中国政府也在变得越来越理性,理性源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