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多人还在为Web几点零或者兴奋不已或者争论不休的时候,硅谷的一些大牌风险投资家已经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移到了同一个地方:清洁技术(或者叫“绿色技术”。)
据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球风险投资商已经把超过7.6亿美元的资本投到了同清洁技术有关的项目上。今年春天,领军的风险投资机构Kleiner Perkins宣布将专门留出1亿美元用于投资清洁技术;仅仅过了半年,最近他们宣布将把这个金额提高到2亿美元。
所谓“清洁技术”其实并不神秘,凡是能在提取和使用能源的过程中让环境更加清洁的技术都可以称为清洁技术。总的来说,清洁技术有两个最大的应用市场,一个是交通运输(这也是目前城市污染最厉害的罪魁祸首),另一个是发电。在这两个市场中最常见的清洁技术通常会涉及到太阳能、生物油、风力、地热等能源的无污染转换。去年年底在美国上市的无锡尚德就是一家以太阳能为核心的清洁技术公司,今天这家去年销售额仅为2.3亿美元(今年销售额预计为5.4亿美元)的公司市值已经接近50亿美元。
之所以绿色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像九八、九九年的互联网一样异军突起,备受青睐,主要有四个原因:
n
n
n
n
对风险投资家们来说,选择行业和市场往往比选择公司更加重要,尤其是在一个潜在拥有巨量规模的行业濒临诞生或者即将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时候。Kleiner Perkins的合伙人之一雷恩先生已经预测,清洁技术的浪潮将超过10年前的互联网。这一浪是不是真能像雷恩先生所说得那样惊涛拍岸现在判断还为时尚早,但是我敢说,在2007年凡是同新能源相关、戴上了“绿帽子”的创新型企业—至少同其他行业的项目相比—将更容易拥有风险投资家们的眼睛和耳朵。
黄金甲穿身上有点沉。在2007年在风险投资世界里,我们将很有可能看到“满城尽戴绿帽子”。
(接受网友的友好建议,特此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华尔街日报》12月14日刊登的该报记者Jim Carlton先生对Kleiner Perkins两位合伙人John Doerr和Ray Lane的专访。另外,今天写的东西比较枯燥,作为弥补,我现在正式预告将在12月28日发布我的“搞笑版2006年中国十大新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