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媒体与新娱乐 |
周末的时候就想好了,这周争取找时间写写“第二人生”的事。结果还没来得及写,今天就看到了一条消息:央行计划明年开始监管虚拟货币。
一会再联系着两件事。先简单地介绍一下“第二人生”。
“第二人生”是总部位于旧金山的Linden Lab于2003年推出的一款以“合作、交融和开放”为特色的大型网络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可以建立自己的一个虚拟的“第二人生”,与同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的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实现自己在第一人生中没能实现的梦想。
随着今年10月份在第二人生中注册的用户超过100万人(而2005年年底只有10万人),这款“第二人生”游戏已经悄然越过了一个拐点。种种迹象表明,它很有可能在未来的两年中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席卷全球。
据报道,主流的商业社会已经开始注意到其中的价值。可口可乐、耐克等公司已经开始在这个虚拟世界的重要“路段”投放“路牌广告”,路透社前不久也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建起了一幢以自己在伦敦和纽约时代广场办公室为原型的“分部”,并且将向全体虚拟社会中的居民发布实时的现实社会中的新闻。
与其他的网络游戏不同,这个虚拟世界里没有诡秘灵异的怪物与魔兽,也没有长袍马褂刀枪剑戟,有的就是现实世界里有的一切:大生意与小买卖,家庭与朋友,邂逅与分别,嬉笑怒骂与爱恨情仇,休闲与旅行,乃至卡拉OK与超级女声(这最后一条是我自己加的,但其实是完全可能的)。
唯一的不同就是玩家你自己—你可以扮演一个同现实生活的你迥然不同的角色。
n
n
n
接下来的问题即是让人浮想联翩的、也是让人多少有几分隐忧的—如果有一天,这个虚拟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打通了怎么办?
n
n
n
n
我完全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没有实现的梦想、难以排遣的寂寞、挥之不去的怨恨乃至深入骨髓的绝望。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瞬间渴望扮演别样的角色。
但是,我还是要说,第二人生的阳光也许可以温暖你的心,但是它终究温暖不了你的肌肤。
作为庸俗的投行人士,我自己只会对“第二人生”的商业模式感兴趣,肯定不会去花时间尝试这个游戏。有那工夫,我宁愿去健身房跑会步或者去跳会舞,起码出一身汗锻炼了身体还能减轻点我第一人生的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