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产业化语言教育杂谈 |
分类: 有感而发 |
物理学中逆问题的研究在20世纪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应用中曾起过重要作用。逆向思维往往可以解决按常规思维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但能掌握这种思维方式的人是相当少的。陈难先教授曾提出了凝聚态物理中的玻色、费米和晶格三大体系逆问题的命题和方法;在晶格比热逆问题的研究中,发展并统一了爱因斯坦与德拜的经典工作;在原子间相互作用势库的工作中,提出了由晶体结合能到对势的严格简捷公式,为复杂材料性能预测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他的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一些国际知名杂志把他的研究结果称为陈氏定理。他获得了199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在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换位思考是一种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有效方法,在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中人们更需要按这种思维方法来处理身边发生的一切问题。但是,多数人并不善于换位思考,而坚持自己的一孔之见,把一些本可以容易解决的问题复杂化。
而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思维颠倒,不知这些颠倒的思维是认识缺陷还是有人故意为止。在此,举例示之。
“纳米科技”(请参考张永刚的“纳米科技的迷雾”一文,网址http://www.gmw.cn/01gmrb/2001-02/12/GB/02^18690^0^GMB1-112.htm)是当今前沿的研究领域。原本纳米科技应该是一个“bottom up”或“由小到大”的概念。但是,在我国,曾像一场群众运动一样,掀起了纳米热,然而大多数的工作都是“Top down”或“由大到小”的加工技术。
“教育产业化”这个名词,在中国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尽管至今没人承认自己提过这个观点,其实,教育产业化的行为已渗透到每个角落。这几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大概就有17亿。当然,国外也是有这个名词的,但这个产业主要是收外国人的钱。目前,我国就有一大批人成为外国高校搞产业化的客户。而我国教育部不承认的“教育产业化”却在极尽全力收取老百姓兜里的血汗钱。
“外语热”早就应该降温了。过去是因为人们想出国深造或造就一番事业而努力学习外语。而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2008年的奥运会已经吸引12万外国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全世界有3000万人学习汉语。很可能,不久的将来汉语将是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和外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工具。但我们现在继续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习仅有的几种外语,其实根本不是应对来自全世界参加奥运会的客人的办法。即使中国人把几种外语,特别是英语,学得特别精通,也无法应对来自更多非英语国家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