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这个美国人争着请客差点打架(图)

(2006-12-30 22:38:03)
分类: 广告·罗西

我与这个美国人争着请客差点打架(图)   “哈佛爸爸”高燕定惊现福州

      我与这个美国人为了请客几乎打起来

                              罗西

  新东方美国升学顾问,上海新东方SAT培训班特邀顾问,人称哈佛爸爸”的高燕定先生,今天从北京飞到福州,做为一美籍华人, 高先生深入了解美国中小学教育以及美国大学录取学生的有关细节,成为一名人生设计大师,指导出国留学生打造人生蓝图……其女高倩1999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哈佛大学,20036月毕业,同年8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第一手实践成果,就是他女儿的巨大成功。高燕定著有《人生设计在童年》、《人生设计线路图——美国升学与前途》,前者是关于倡导童年人生设计、童年职业启蒙和人生规划,以及自己女儿教育发展的故事;后者则是关于美国高中教育和大学入学的一个宏观考察……

    我们在博客上有过交流,算是神交已久,与他一见如故,他到市区时已经快7点半了,诚心想请他吃饭,结果在买单时,他与我几乎进行一番殊死搏斗,最后,居然他成功付了钱,他态度与力气都非常坚决:“我早说了要请你一家人出来吃饭的!”可是,我是地主啊!虽然他老家是福州的。说实话,我现在还很不安!我这个人就是太宽让,包括请客,哈哈!~“高人”太客气了,我很抱歉。那么儒雅的他,为了不让我付钱,他几乎是追着服务生从三楼跑到一楼去买单的,吓得服务小姐也跑起来,最后收钱的也许是发现他是个美国人也许是看我们争着掏钱是好宰之客,便乘机哄抬菜金!

   其实,之前我已经是巧妙先行一步要出去(买单的),但是,他警惕性非常高,根本不像印象里没心没肺的美国人,在与我发狠推拉过程中,我是真的输了,他臂力过人,为了不再造成更狼狈的推拉局面,为了中美的友谊,我后来只好半推半就咬牙让这个美国人破费了,唉,我真的很过意不去,回家后,黄太更是一路抱怨我怎么也不飞跑下楼付钱……

   这次,高兄是应一些留学机构、大学的邀请回国,好象他也有意回国做一些事业……前几天他二度在新浪博客上做客,还顺便给我孩子带来一个新浪的“小浪人”娃娃……他的百万博客是:http://blog.sina.com.cn/m/gaoyanding

   在吃饭的时候拍了一些照片,不理想,发上来看看。

我与这个美国人争着请客差点打架(图)

 

黄点兵的吃相有些丢国人的脸,特别是面对这个与老布什有交往的高兄

 

我与这个美国人争着请客差点打架(图)

 

等有钱了要请高兄带这两个小孩去美国读书

 

 

我与这个美国人争着请客差点打架(图)

 

    问黄点兵,现在就跟伯伯去美国,想去吗?他说:随便!

 

我与这个美国人争着请客差点打架(图)

 

    高兄在赠书《人生设计在童年》上签名

 

我与这个美国人争着请客差点打架(图)

 

  两雄相见,久仰久仰!

 

 

    附1:
  燕定先生早年来自中国科学院,在美国大学多年从事的科学实验,使他养成了一种探索思考的习惯,他的眼神里总是充溢着发现者的信心和梦想家的顽强。作为来美国的第一代中国移民,每个父母都有一个最切身的梦想,就是让自己的下一代踩着父辈的肩膀走进西方学府的尖塔。高先生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地带着女儿,一路前进,先后考入哈佛大学、哥伦比亚法学院。
 
孩子教育的成功,带给高燕定的他对人生旅程的深刻反省。他发现自己走过的教子之路,是一个蕴含着具有普遍意义的所谓精彩人生设计的教育轨迹,同时也蕴含着中西和璧的教育理想。为此,他开始了海外教育思想的挖掘和探索。
 
《人生设计在童年》一书共分十个篇章,首先提出的是作者鲜明的教育主张:人生设计在童年。然后是目标的确定和奋斗,探讨的是自主教育与自我教育以及“超前”教育,还有家长的角色功能,社会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等等。书中最感人的章节是一路穿插着高倩成长的脚印,娓娓道来一个普通的东方女孩在父亲的引导下,从小树立人生的理想和职业目标,在预期的人生轨迹上一步步达到理想目标的故事。文字真实而生动,理性而深刻,极具有现实说服的逻辑力量。
 
高燕定所思考的教育理想的精华在于人生早期的职业预备,这完全不同于将孩子早早送进贵族学校的那种冠冕堂皇,而是尽早发现孩子的个性,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立下可行的目标。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能够更早地从童年开始,从童年设计,无疑将会更切合社会的需要,也更能让孩子尽快地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在这个意义上,高燕定所提出的教育思想显然有着突破性的理论贡献。
 
-----陈瑞琳(著名旅美文学评论家)
   附2:
《人生设计在童年》的作者高燕定于1986年旅美,至今恰好20载。这位独立升学顾问,自女儿5岁起,就为她定下目标,并日积月累地强化女儿的职业意识,他把自己对教育的心得融合到对女儿的培养上,用教育女儿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出人生规划应该从童年开始、以及从小培养职业意识的见解。
    高燕定先生信奉“苟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同时也主张万万不可因为家长作风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哈佛”系列的励志书
  该书的封面除了大标题之外,还有一行字“哈佛爸爸有话说”,即使不写这行字,该书乍一看上去,也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若干年前,那本红榇蠼媳钡摹豆佛女孩刘亦婷》,讲的同样是家长花费了很多心血,培养、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向哈佛大学的故事,不同的是,高倩的培养环境在美国,刘亦婷是在中国。其实,看多了此类人生设计、榜样类、励志类的书籍,便会觉得无外乎是那几点,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完整规划、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等,这本《人生设计在童年》又有些什么特点让它冲破重重“哈佛”系列,找到励志书籍的新切入点呢?/FONT>
 
    特色1:从研究美国中小学教育入手
  本书中,一个较大的特色是,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美国中小学教育体系,并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加以分析。
  我们经常在嘴上说,羡慕美国的教育制度,但真要说为何羡慕,恐怕除了一些抽象的形容词,我们并不能详细表述,究竟想象中的美国教育制度是什么样。而本书作者用实地考察的例子让我们感性认识了一把。比如谈到美国的基础课程,他告诉我们,他女儿所在的高中能为4个年级的学生开设217门课程,其中包括心理学、商业法律等在中国到大学才可能接触的课程,高中生忙得快累趴下了,并不是我们过去想象的美国中学生整天无所事事。
  此外,该书还翻译了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小学生能力及指标》,让读者更感性地看到国外如何在小学阶段,就要求学生对职业规划方面有所思考。
  特色2:挑战传统教育观念
  本书有很多处地方,都对现有的一些传统观念进行了反驳,那些我们平时看起来十分正确的道理,在作者那里有了新的意义。比如作者“反对孩子个性化发展”———他告诉读者,很多“西化”了的家长误认为西方逃摹主流”思想是,提倡让孩子自由发展,其实不然,很多西方家长仍然会把孩子管教起来,并为他设计一些路线,为他将来走上职业道路做准备。比如作者“反对所谓的‘素质教育’”,认为现在家长让孩子学习弹琴、唱歌、武术、书法等,其实没有什么用,家长并不清楚孩子学这些是为了什么,也忽略了教育孩子对自我、对社会的认识、待人接物等本领,更别说从小树立职业理想?/FONT>
  特色3:提出超前教育的理念
  本书的书名为《人生设计在童年》,这便提出了作者超前教育的想法。书中,到处可见作者对于超前教育的成功案例,比如让女儿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自学法语和西班牙语,比如在学数学方面,提前让女儿到大学课堂上去旁听有难度的课程等等。作者认为“超前”是成功的基础,不仅包括要尽早———在童年对孩子有职业规划方面的思考,并按照人生设计路线不断培养孩子,也包括在培养过程中,不断要求孩子比同年龄段孩子学得更多、更快。
  特色4:对从小进行职业教育的探索
  这个特色是本书与其他“哈佛”励志书有很大的不同。当别的励志书还停留在个人如何取得成功上,这本书从个人出发,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即何时、如何开展职业教育。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当我们看到现在好多大学生毕业出来找不到工作,或抱怨工作不是自己最喜欢,或对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感到困惑的时候,到底是哪个步骤出了错?作者认为,其实越早让孩子有职业意识、进行职业规划,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他特别推荐了美国制定的“职业发展指导方针”,并告诉读者不少美国的小学开展职业教育的案例———其实这些案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移植过来,为我所用。
  特色5:各类奇特的方式
  本书有所创新的地方还在于,作者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想出了不少奇特的方式,更全面地培养女儿的能力,这些方式可供我们学习借鉴。比如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到哈佛大学体验一下,摸摸哈佛校园里著名的雕像,培养孩子想要到这里上学的意识。比如让孩子从小写简历,高倩的第一份简历写于她12岁的时候,她的简历帮助她赢得了“天才少年中心”的奖学金,之后,高倩每经历过一件事情,便会不断更新她的简历。比如作者提出让孩子忙起来,培养孩子习惯于高效率、高节奏的学习和生活。---新京报 记者屠明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