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童挖眼案

(2013-09-09 08:25:11)
标签:

男童被挖眼

精神类疾病

随笔

杂谈

分类: 随笔杂文

男童挖眼案

 

近日,山西郭姓儿童被挖双眼案告破,警方确认嫌犯为孩子伯母张会英,再次引起舆论哗然,也引起受害人及嫌犯亲属的质疑。

舆论哗然,是因为这件事太残忍,太离谱,太不可思议;亲属质疑,是因为在他们印象中,嫌犯是个胆小懦弱、受到惊吓就会晕倒的弱女子,而且,根据以往两家交往情况,实在找不出嫌犯能做出如此残忍行径的理由。但是,假如警方证据链完整,所有证据都能指向张确是嫌犯,那么,无论怎样难以置信,都要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

如果张就是嫌犯,那么随着她的投井自杀,实施犯罪的动因或许会因为死无对证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团。但导致凶案发生的促成因素却不应被无意中忽略。很显然,这个案件不是事先没有谋划的临时起意犯罪,也不是突然遭受外界刺激引发的应激犯罪,而是存在一定的预谋特征。但其残忍指数超出常人接受极限,且又与张平时给人的印象形成如此强烈巨大的反差,其原因只有一个——嫌犯存在严重的心理变态,甚至是严重的精神类疾病!

西方国家很早就意识到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在心理医生、精神疾病医生出现之前,人们可以通过宗教信仰来解决内心的苦闷和困惑,通过向神父忏悔来疏导心理问题,神父实际成了最早的心理咨询师。同时,他们很早就开始了人类精神类疾病领域的研究,既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医疗技术手段。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相比之下,我们国家就差得很远。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对心理疾病、精神类疾病的认识和研究,长期以来处于短板状态,直到近一二十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对外科学技术交流的日益广泛,情况才逐渐有所改观。

纵观挖眼案嫌犯平时的种种情形,比如精神极其脆弱,遇到惊吓就会晕倒,时常有行为怪异胡言乱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鬼神附身”等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她存在严重的人格分裂症状。过去在农村经常会有人发生所谓“鬼神附身”的情况,当事人胡言乱语,行为异常,声称自己是已经死去的某个人,或者某个神仙下凡等,人们通常无法解释这是为什么,大多要么相信这是真的“鬼神附身”,要么武断地认为这人在故意装神弄鬼吓唬别人。其实,除了少数人是故意装神弄鬼蒙骗他人,多数情况是严重的人格分裂症状间歇性发作时的表现。一般情况下,轻度的人格分裂,周围的人不易察觉,顶多会觉得这个人性格有些古怪,或者说话做事有些不着调。因为普遍缺乏对精神类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严重的人格分裂往往也不容易被人们意识到。最容易被人识别出的就是我们周边被称为“精神病”、“疯子”的那类常见的精神病人。这类病人很容易发现,很容易区分,进而被送进医院接受强制治疗。而另一类精神病病人,即所谓“鬼神附身”的人格分裂病人,却往往容易被忽略掉,因为它并不是时常发作,多半是间歇性的,或是“有条件的发作”,即便发作,也不像“疯子”那样容易辨识。这类病人,如果把他们的大脑比作一块电脑硬盘,那么跟常人不同的是,这块硬盘装了两套或两套以上的操作系统。正常情况下,他使用“张三”操作系统,所以,大家都知道他叫张三,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张三,一旦发病,就被切换到“李四”操作系统,他就把自己当成了李四,所有的言行举止也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假如这个“李四”是个已经死去的人,或者是一只狐狸,或者是观音菩萨或玉皇大帝,这样,在外人看来,这个人就是所谓“鬼神附身”了。有一部美国喜剧片《一个头,两个大》,鲍比·法拉利执导,金·凯瑞和蕾妮·泽尔维格主演的,讲的就是这种情形。连电影艺术都探讨这种话题,可见美国人对人的精神世界非常好奇,研究非常深入,我们差得很远。

从挖眼案嫌犯平时行为举止看,这人很可能具有严重的人格分裂类精神疾病。而且,案发后种种迹象表明,犯罪行为极可能就是在嫌犯病情发作期间实施的,病情停止后全然不知这件事是自己做的,所以才会表现出完全是一个局外人的样子,否则,以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不可能具有这么强的“反刑侦能力”,伪装得这么像。甚至包括她后来的跳井自杀,都同样是在发病状态下发生的。

纵观近些年发生的几起非常特别的案件,比如囚虐女性、当街滥杀无辜等,其犯罪成因除了各种内外界诱因外,罪犯的心理和精神问题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多一些心理学、精神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分析案情,侦破各种疑难案件,提醒社会如何减少类似悲剧重复发生都会有很大帮助。

那年夏天鈥斺敶笱1987-1991(33)【注】本文及本博所有文字,除特殊说明外均系博主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用于商业用途请留言、E-Mail或QQ(965442201)告知本人。多谢!

2013-09-06

江苏·连云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